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尽故乡路

(2012-01-14 06:25:32)
标签:

杂谈

在川大读书的外甥放假回京,成都老家的亲人们带回了许多家乡的土特产,有自己做的腊肉、麻辣香肠,椪柑,蔬菜有青菜脑壳、红油菜苔、冬寒菜、耳菜,让我在品尝家乡味道的同时忆起了远方的故乡和故去的亲人。

 

母亲23岁时她的父亲就过世了,解放前外婆生下的7、8个孩子中只活下来了母亲三姊妹,那个年代外婆孤儿寡母拉扯着孩子生活的相当不易。

 

原本外婆嫁了个殷实的婆家,因外公先是抽大烟后是患病卖光了家中的田地,死后留给外婆的只有一个酒坊。为了养活三个未成年的女儿,我的大姨为家庭做出了牺牲,刚满十六岁的她便由外婆做主嫁给了酒坊自家的长工,外婆实际是给自家里招了个上门女婿。大姨夫比大姨大了近十岁,这样至少一家人可以勉强吃饱饭了。

 

二姨和妈妈上学增加了家里的开支,随着大姨孩子们的出生大姨夫的负担更重了。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二姨在十四岁就毅然参军远走他乡,后来嫁给了一位三八式干部为妻,其重要一点是因为二姨夫收入高能多帮助家里。二姨在回忆过往的生活时曾几次对我说,她这一辈子没有尝过爱情的滋味,没有自己爱的人。那时我的母亲尚在读书。几年后,母亲初中刚毕业就考入了四川卫校,主要原因是该校学费、食宿全部由国家提供,毕业后便参军入伍来到北京。

 

再回过头讲讲我的大姨。大姨早早嫁人生子一辈子留在了她的家乡。因大姨夫酿酒技术出色,解放后一直被双流地区某部队长期请去酿酒,个把月才回家一次,有了一份固定的工资让这个农村家庭的生活相对好些。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二姨和母亲总觉亏欠自己的大姐许多,加上大姨的孩子多,所以外婆大多的时间和大姨一起生活,每当有人回老家时,二姨和母亲总是想方设法往家里带吃的、用的,从过去部队的旧军装、胶鞋到黄豆、白糖,粉丝,还经常往家里寄钱帮助大姨一家。    

 

有了妹妹们的帮衬,大姨的生活一直很安逸。大姨患病去世时,是父亲代我们全家回到故乡送了大姨最后一程。

 

一直在陕西工作的二姨厌倦了多年的军旅生涯和西北的黄土,80年代带着一家人转业回到了她的故乡从此安顿下来,生活条件优越的她直到病逝都生活的很安稳,好像在年老之后也忘记了感情缺憾一事。

 

父母的军旅生涯无精力照顾我,所以我常常被外婆带回老家。因为年龄最小又听话乖巧,所以深得大姨家表哥、表姐们的疼爱,吃的、穿的都好于大姨家的孩子,碰到大我不多的表哥跟我争东西时,外婆常说就是“这个娃儿的父母不在身边,你们要让着她”。二姨家的表姐、表哥也是在老家长大的,我们对曾经在那里生活的故乡和水土都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父亲因我在老家的缘故,每年借工作之便要往返在北京和双流之间数次。

 

2011年回乡探亲时,老家的老宅已变做成都的后花园,当车子在距老宅不远的地方停下来,表姐指着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对我说,那就是我们的家时,我的眼前升起一片雾水,新建的南湖公园里有我的儿时的记忆。

 

大姨家的表哥、表姐们因政府占每人地分到了45套房子,可住、可租、可售,日子过得悠闲、平静,也算是祖上对大姨家的一种补偿吧。即便这样,大姨家的孩子仍有抱怨,他们更喜欢在过去自己熟悉下得环境中生活,偌大的院落,里面种着半个世纪以上的草木,翠竹一窝一窝,自己养鸡、养鸭,后院还有长眠于地下故去亲人的墓地。过去给我们带的蔬菜都产自于自家的大片田里,新鲜、环保,随吃随摘。占地后只好出去买菜,他们说自己种的菜才好吃,我食后觉得其中少了故乡的味道。

 

回故乡,能通过探望亲人和熟悉的景物来解一下游子的乡愁。现在上一代人全都作古,故乡曾经的老宅和足迹只能留在记忆中翻看,从此回故乡之路没有了尽头,游子的心无处停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2年01月13日
后一篇:回望的勇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