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了明天不再压抑--驾车行走于川藏线

(2011-04-25 10:16:30)
标签:

杂谈

    2009年,也是这个季节,不堪的工作压力,体力、心力皆超过所能承受的极限,身体毫不留情地发出报警。

    一日清晨刚从整夜的浑噩之梦中醒来,正想着如何处理当天的工作,耳畔一种异常的轰鸣声突然爆发,那声音,拉锯中伴有蝉鸣,自己觉得异样马上向身边的先生求证噪音是否来自于外界,先生诧异地看着我说是我出现幻觉了。过了几分钟后,噪音持续存在的同时耳道内出现痛感,先生是搞医的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果断让我请假随他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是突发性中度耳聋,简称“突聋”。

    经检查和问询后医生得出的结论是:因长期睡眠不好,精神压力大又缺少适当的休息导致病发。这种病是急症,耽误不得且许多医院都无药可施。最后找到三零一医院,本应马上住院,无奈床位紧张只得天天往返于家和医院门诊之间,所用药物中的其中一种叫做“银杏提取液”,另外还用了些激素来控制病情。

    在医院打点滴的每一天都会接到公司的数个电话,带病还要处理业务。看着由于连日输液造成手背大面积的淤青,想着刚这把年纪就有可能落下残疾,心中的酸楚和哀伤只有自己能体会。

    其实,早在前几个月,由于工作的过度忙碌已严重影响到睡眠,出现异常精神亢奋就是危险的警告,那时几乎每天都要忙到深夜,12点睡下,2、3点就醒来就再也无法入睡一直捱到天亮,白天还要情绪饱满地应付各种事务性工作,虽感觉体力严重透支却又无法停下来。

    病之前曾和朋友做了个约定,5月份自驾车共同穿越川藏线,目的就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释放自己,甚至觉得如果回不来对自己来讲未尝不是一种解脱。有了这种想法,穿越途中的汽车爆胎、通脉天险徒步、泥石流、塌方对我来讲都不在话下,反而觉得很刺激,号称中国第一“景观大道”的318国道的美景让人终生难忘;一路上与友人的交流让人心情豁然;同行另一辆车带着食品、饮料、文具等,在穿越途中走一路送一路让我心情格外轻松。回想起两年前我的穿越与骑摩托游拉萨的张小砚做法相近的是,我们都为了明天不再压抑在当下做了回自己。

 

http://s5/bmiddle/5b5a898eta1b4e0cb6554&690
爆胎啦
http://s15/bmiddle/5b5a898et7692164f0fda&690  
   藏族学童
http://s2/bmiddle/5b5a898eta1b4dfdef61f&690
   藏童

    还是换个轻松的话题吧,从此后我以是病人自居为自己争取了一系列“特权”:

    病人不宜动怒所以别惹她生气,只能做让病人高兴的事;

    病人的身体恢复是个长期工程,要向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那样列出个长远的计划;

    病人的休息一定要保证,家务尽可能不让她做(主要是病人做家务时心情难以愉悦);

    营养必须跟上(这一点对我这个美食家至关重要)!具体说就是想吃啥就满足啥,不能让病人因亏嘴起急生气;

    因无法根治的耳疾,所以如和我说话要适当放大音量。

  (且注意,责骂我的声音无关音量大小,因为我可以以病为由充耳不闻。)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二十四小时无间歇的耳鸣已让我渐渐适应,这是职场打拼留给我终生的痛。

    很幸运,病未到致命的地步,我没有被过劳致死。

    在仕途和生命的孰更重要上,我义无反顾地做出了果断撤离的决定。离开是一种“保全”。

    如果生命重来,我想我还会做同样的选择,因为我别无选择。要生存就要付出代价,只要这代价你能承受的起。

    中度耳聋已无法治愈,到老年以后还会继续加重,它将伴随我的余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