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知青插队的日子(六)
(2014-11-01 06:40:37)
标签:
育儿 |
分类: 随笔与它山珍藏 |
六、
说到吃鱼,到很有许多回忆的趣事。我们下乡在潍坊,离海边较远,当时很少有海鱼。只有干鱼。有一次,大约是6月份以后,割完麦子。我从青岛回来带了10斤面包鱼,{便宜}回来后分给了几个好朋友老乡,谁知、老乡对我说:这种鱼怎么煮熟了咬不
去一看,原来面包鱼要剥去皮再进行炸或者煮。农民们连皮一起做了,我连忙教会了他们。农民们说:海里的鱼真怪,还带着厚厚的皮呢!岂不知这种鱼只是5分钱一斤啊!
草王造了反、
将军去出征。
倒了钩链枪,
砸了瓦罐城。
进入了1971年,我们组里已经有4个女知青结婚了,其中有3个跟了当地的农民。我们组里的小潘已经提升到杏埠公社当干部了,小隋去了供销社当营业员,我和小张在红卫中学当老师,剩下的几位知青同学因为生活艰苦,都返回城里,有的同学干脆在青岛找了个临时工,不回去了。
那时侯、我们的遭遇还是很艰苦的。没有白面,没有蔬菜。每月4元钱补贴。但我们的心情还是乐观的,每天唱歌,弹琴。其中有几个农民青年和我关系最好、他们的名字是:陈喜之、陈明海、陈乃田、和已经逝去的{陈天祥}。他们在我插队期间给我的照顾和帮助使我终生难忘!下面我将讲述他们的故事!
陈明海是个富农子女,大家都不敢靠近他,他很孤独,经常到我们组里来做客!我有一首诗歌就是写的他。
可怜的孩子——陈明海
病重的逃荒者走投无路,
把孩子送给无子的陈洪柱,
他渴望孩子今后享福。
转眼间孩子已经长大,
风雨中走上坎坷路,
但他的心理无限苦。
因为养父是富农,
黑五类的帽子象座山,
他落入阶级斗争的大熔炉。
批判会上他是靶子,
义务劳动要受监督,
没有恋爱、温情和幸福。
晚上,知青们唱起歌,
他悄悄地来到我们屋。
让激情的歌声把他的凄楚驱逐!
写于1971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