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谈小良诗友《赠鲁云》感言
(2017-06-29 18:07:07)
标签:
岁月心曲文化情感雅舍小品感悟生命自然物语 |
分类: 随笔杂谈 |
读谈小良诗友《赠鲁云》感言
前几天,谈小良诗友给我看了他的近作《赠鲁云》诗一首:“空灵淡雅荡诗波,漫步词山岁月歌。翰墨书香篇俱美,斑斓五彩鲁云多。”这首诗写的很好,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内容却十分丰富厚重,情韵俱佳。
小良君说:“他与鲁云先生已经有好些年的交情,鲁云是周庆云的常用笔名,鲁云先生的散文写的非常好,而且写的很多,图书在版编目(IP)数据可查的就有四部,书名分别为《南风集》、《生命的菊香》、《菊香斋随笔》、《梦圆一方山水书香》,读鲁云的文章,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小良君的这首诗是读了鲁云先生散文之后,有感而发的作品。
“空灵淡雅荡诗波”是这首短诗的首句。这开首之句一峰突起的写出了,鲁云先生的散文“空灵淡雅”的艺术特色,并进一步用“荡诗波”三字形象的描绘出了,鲁云先生的散文所具有的浓郁的诗情画意。
我还从未和鲁云先生见过面,但经常在《瑞昌报》副刊读到他的散文。“空灵淡雅荡诗波”这句诗,我觉得非常精当的表达了鲁云先生的散文风格和艺术特点。请看鲁云先生写的《赤湖秋雨残荷韵》(2015年11月6日《瑞昌报》副刊),这篇散文中的语段:“秋风虚实,秋雨纷落,湖水涟漪,荷杆摇曳,朦胧如雾,腾腾如气,袅袅如烟……面对秋雨残荷,仿佛能感觉到雨在唱,荷也在唱,细细的声音渐入心扉,从中音到低音,从无声到有声再到无声,有种哀转久绝,泪湿衣襟的凄婉。”这段文字展开了一幅空灵淡雅,唯美的画面,使读者感到诗风拂面,诗波荡漾,意雅神驰,美不胜收。小良君说读鲁云的文章是一种美的享受,我是很有感同的。
“漫步词山岁月歌”是诗的第二句。句中“词山”是形象的说法,意在说明鲁云先生的散文创作艺术境界很高,“漫步词山”也就是站的很高,写的好的意思,“岁月歌”指的是鲁云先生散文的含蓄。请看鲁云先生写的《春天不远》(2016年2月19日《瑞昌报》副刊),这篇散文中的语段:“热爱生活的人都在心里期盼着春意的盎然,新的一年总会有美好的开端,至少在梦醒时分,在四季的往复之中,我们曾经体会冬去春来夏繁秋收,直至生命再次萌动,踏着春天的脚步,行走在充满生机的原野,亦或驻足赏花悦目,轻盈妙蔓,有时也步履矫健,有时也踟蹰蹒跚,则内心却充实着愉悦的美感。”这一语段体现了“岁月如歌”的人生感悟。一个人只要热爱生活,就会感到岁月如歌,从而高歌岁月。在如歌的岁月中,踏着春天的脚步,内心充实着愉悦的美感。我有一个很鲜明的感觉,小良君如果不是读了鲁云先生的散文,有深刻的感觉,是写不出“岁月歌”这样的诗句来的。
“翰墨书香篇俱美”是诗的第三句。这一诗句的意思是说,鲁云先生已经出版了多本散文集,真是佳作联翩,翰墨生香。句末一个美字用的工妙,十分到位,指出了鲁云先生散文的高妙之处。孔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文章必须有文采,必须给读者极大的美感。不美的文章,是没有人愿意看的。
“斑斓五彩鲁云多”是诗的结句。这一结句是神来之笔。作者用“比”的写作手法,巧妙的把鲁云先生之名直接写入诗里,形象的说明了鲁云先生的散文特色,像鲁地天空中的云一样五彩斑斓,是多么的瑰丽,多么的文采斐然!而更为巧妙的是,这一结句虽然对鲁云先生的散文仍在作精彩的描述,但在实际上,已经从描述转入了抒情,不过这种抒情运用了含蓄的创作手法,把所要抒发的厚重的感情蕴含在“鲁云多”三字中的“鲁”字里面。“鲁”字在诗句中是一个地域的名称,是东岳泰山绵亘耸立的齐鲁大地,是浸透了诗情画意的,具有深沉历史感,浩阔壮美的神圣之地。
唐代大诗人杜甫有一首流传千古的题为《望岳》的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从《望岳》诗中,“齐鲁青未了”中的“鲁”字,再仔细品味小良君《赠鲁云》诗中“斑斓五彩鲁云多”这一诗句,就可以体会到这句诗是含而不露地借用了《望岳》诗中的意象,抒发了对鲁云先生散文的高山仰止,非常钦敬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是由衷而真诚的,是诗文之友间意气相投,情韵相通相契的结果。
诗贵含蓄,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中认为,含蓄是“义玄文外”(文辞说出的意义外还有另一重意思),并指出这种含蓄的诗或文章能使读者“味之不厌”(即耐人品味,余味无穷)。小良君《赠鲁云》诗中“斑斓五彩鲁云多”,这一结句所含蓄的对鲁云先生的散文推崇之情,可以说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含蓄这一创作手法,在这首诗中确实运用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