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东县志 1988-2000(阳东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标签:
阳江地方文献方志 |
分类: 阳江地方文献·邑人著作-I |
阳东县志
1988-2000
编著者:阳东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委会主任:许彩霞 关璇
主编:许彩霞 关璇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北京
出版时间:2008年月
ISBN:978-7-101-05997-7
版次:1
印次:1
字数:1050千
页数:764
开本:16
印张:54 插页:56
装帧:硬精装
印数:2000册
印刷:台山市彩宁纸品印刷有限公司
定价:238.00元
[内容简介]
[目录]
◎卷首
阳东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阳东县志》编辑部
提供资料、照片及初稿撰写人员
三审验收人员
序言
凡例
总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建置 区划
第一章 建置
第一节 位置
第二节 沿革
第二章 区划
第一节 区建制时期
第二节 县建制时期
第三章 各镇概况
第一节 东城
第二节 北惯
第三节 合山
第四节 那龙
第五节 田畔
第六节 雅韶
第七节 大沟
第八节 三山
第九节 新洲
第十节 东平
第十一节 塘坪
第十二节 大八
第十三节 白沙
第十四节 双捷
第十五节 麻汕
◎第二篇 环境 资源
第一章 地质地貌
第一节 地质
一、地层
二、岩浆岩
三、混合岩
四、地质构造
第二节 地貌
第二章 气候 物候
第一节 气候
第二节 物候
第三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洪涝灾害
第二节 旱灾
第三节 台风 暴潮
第四节 冻害
第五节 冰雹 龙卷风 雷电
第四章 自然资源
第一节 水
第二节 动植物
第三节 矿产
第四节 土地
第五节 海洋
◎第三篇 人口与计划生育
第一章 人口
第一节 人口变化
第二节 人口分布
第三节 人口结构
第二章 计划生育
第一节 机构与团体
第二节 宣传教育
第三节 节育措施
第四节 节育成效
第五节 优生优育
◎第四篇 经济综述与经济管理
第一章 经济综述
第一节 发展概要
第二节 发展战略的制订与实施
第三节 发展水平
第四节 经济结构
第二章 经济管理
第一节 计划
第二节 统计
第三节 审计
第四节 物 价
第五节 质监和计量
第六节 工商
第七节 国土
◎第五篇 农业
第一章 农村体制改革与产业调整
第一节 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节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第二章 种植业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粮食作物
第三节 经济作物
第四节 水果
第五节 土壤 肥料
第六节 品种与技术推广
第七节 农田基本建设
第八节 农具 农机管理
第三章 林业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森林资源
第三节 造林绿化
第四节 林业体制
第五节 森林资源管护
第六节 林区开发与林木经营
第四章 畜牧业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牲畜饲养
第三节 家禽饲养
第四节 良种鹅繁殖与培育
第五节 畜禽疫病防治
第六节 饲料资源及加工
第五章 渔业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捕捞
第三节 养殖
第四节 渔场 渔港
第五节 海产品流通与加工
第六节 渔业和海域管理
附一:山地农业开发纪实
附二:特色品牌农业
◎第六篇 工业
第一章 管理机构与企业改革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企业改革
第二章 所有制结构
第一节 国有企业
第二节 集体企业
第三节 民营企业
第四节 三资企业
第三章 工业门类
第一节 食品 化工
第二节 五金 刀具
第三节 皮革 服装
第四节 建材 家具
第五节 印刷
第六节 铸造 机械
第七节 造船 制冰
第八节 核电
第九节 部分工业名优产品选介
第四章 工业园区
第一节 规划与开发
第二节 县城工业园区
第三节 镇工业区
附一:“十八子”-中国菜刀中心
附二: “喜之郎”-果冻布丁生产企业
◎第七篇 城乡建设
第一章 县城规划与建设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县城规划
第三节 县城建设
第四节 城建管理与监察
第二章 村镇建设
第一节 镇区规划与建设
第二节 乡村建设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市场管理
第三节 产权、产籍管理
第四节 房屋建设管理
第五节 住房制度改革
第四章 建筑业
第一节 工程设计与施工
第二节 质量与安全管理
第三节 建筑工程公司
第五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环境监理
第三节 环境污染状况
第四节 环境污染的防治
附:阳东县县城建设纪略
◎第八篇 交通 运输 邮电
第一章 交通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公路
第三节 铁路
第四节 港口码头
第二章 运输
第一节 经营企业
第二节 公路运输
第三节 水路运输
第三章 邮电
第一节 邮政
第二节 电信
第三节 移动通信
◎第九篇 水利 电力
第一章 水利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水利设施
第三节 水费征收与水利执法
第四节 “三防”工作
第二章 电力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水力发电
第三节 供电设施
第四节 电网改造
第五节 供电售电
◎第十篇 商贸 旅游
第一章 商贸
第一节 国内贸易
第二节 对外经济贸易
第三节 流通体制改革
附:三体招商模式
第二章 旅游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旅游资源
第三节 景区开发
第四节 旅游服务
◎第十一篇 财税 金融
第一章 财政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财政收支
第三节 财务管理与监督
第二章 税务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农业税与工商税
第三节 中央税 地方税 中央地方共享税
第四节 税务管理
第三章 金融
第一节 金融机构
第二节 货币
第三节 存款
第四节 贷款
第五节 外汇
第六节 保险
第四章 体制改革
第一节 试行乡镇财政包干体制
第二节 税务体制
第三节 金融体制
第四节 价格体制
◎第十二篇 中共阳东地方组织
第一章 县(区)委员会
第一节 建区初期区委领导班子成员
第二节 历届县(区)委领导班子成员
第三节 县区委工作机构及主要负责人
第二章 党员代表大会
第一节 县(区)党员代表大会
第二节 乡镇党员代表大会
第三章 县(区)委全体会议
第一节 区委一届全体会议
第二节 县(区)委二届全体会议
第三节 县委三届全体会议
第四节 县委四届全体会议
第四章 基层党组织
第一节 基层组织设置
第二节 党员结构
第五章 纪检监察
第一节 组织概况
第二节 主要工作
第六章 组织工作
第一节 干部队伍建设
第二节 干部选拔任用
第三节 离退休干部管理
第七章 宣传工作
第一节 宣传教育
第二节 党员培训
第八章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第一节 制订规划与创建活动
第二节 道德宣传教育活动
第三节 文明新风尚
第九章 党史研究与保密工作
第一节 党史研究
第二节 保密工作
◎第十三篇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章 人大代表的选举
第一节 县(区)历届人大代表产生
第二节 县(区)历届人大代表构成
第二章 县(区)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节 区一届人大各次会议
第二节 县(区)二届人大各次会议
第三节 县三届人大各次会议
第四节 县四届人大各次会议
第三章 县(区)人大常务委员会
第一节 组成人员
第二节 工作机构及职责
第三节 主要工作
第四章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第十四篇 地方人民政府
第一章 县(区)人民政府
第一节 政府领导班子成员
第二节 政府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
第三节 垂直管理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
第四节 政府办公室工作
第五节 法制工作
第六节 信访工作
第七节 外事侨务及港澳台工作
第二章 镇(乡)人民政府
第一节 组织概况
第二节 政府主要负责人
第三章 历届政府主要工作
第一节 第一届区人民政府(1988.10-1991.1)
第二节 第二届县(区)人民政府(1991.1-1994.1)
第三节 第三届县人民政府(1994.1-1999.1)
第四节 第四届县人民政府(1999.1-2000.12,在届)
◎第十五篇 人民政协
第一章 政协阳东县委员会
第一节 历届政协委员的组成
第二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全体会议
第二章 政协阳东县常务委员会
第一节 历届政协常务委员会的组成
第二节 历届政协常务委员、主席会议
第三章 主要工作与活动
第一节 统一战线与政治协商
第二节 视察调研与参政议政
第三节 各项活动
◎第十六篇 公安 司法
第一章 公安
第一节 机构与组织
第二节 警务工作
第三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第四节 危险物品和特种行业管理
第五节 户政管理
第六节 边防边境管理
第七节 交通安全管理
第八节 消防管理
第九节 拘留(戒毒)管理
第二章 检察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刑事检察
第三节 法纪检察
第四节 民事行政检察
第五节 举报控申检察
第六节 反贪污贿赂工作
第七节 监所检察
第三章 审判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立案
第三节 刑事审判
第四节 民事和经济审判
第五节 行政审判
第六节 执行工作
第四章 劳改队 监狱
第一节 沿革
第二节 对罪犯改造的管理
第五章 司法行政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律师事务
第三节 公证
第四节 基层法律服务
第五节 民事调解
第六节 普及法制教育
◎第十七篇 民政 武装
第一章 民政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社会救助
第三节 社会优抚
第四节 双拥工作
第五节 革命老区建设
第六节 婚姻管理
第七节 殡葬改革
第二章 武装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民兵工作
第三节 征兵工作
第四节 县境内的重大兵事
◎第十八篇 群众团体
第一章 总工会
第一节 组织概况
第二节 工会代表大会
第三节 女职工代表大会
第四节 主要工作与活动
第二章 共青团
第一节 组织概况
第二节 共青团历次代表大会
第三节 主要活动
第三章 妇联
第一节 组织概况
第二节 妇女代表大会
第三节 主要活动
第四章 工商联
第一节 组织概况
第二节 主要活动
第五章 残联
第一节 组织概况
第二节 残联代表大会
第三节 主要工作
◎第十九篇 劳动 社保 人事
第一章 劳动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劳动力资源
第三节 劳动就业
第四节 劳动保护与技能培训
第五节 劳动监督与仲裁
第六节 职工工资
第二章 社会保障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社会保险管理
第三节 养老、失业、工伤保险
第四节 社会保险基金征集
第五节 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发放
第三章 人事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机构编制
第三节 干部管理
◎第二十篇 教育
第一章 管理机构
第一节 县机构
第二节 镇机构
第三节 学校内设机构
第二章 学校布局与办学模式
第一节 学校布局
第二节 办学模式
第三章 教育投入与办学条件
第一节 教育经费与教育收费
第二节 学校建设与教学设备
第四章 学校教育
第一节 基础教育
第二节 职业教育
第三节 成人教育
第五章 教育队伍
第一节 教职工与师资水平
第二节 教师待遇
第六章 教育改革与学校管理
第一节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与素质教育实验
第二节 基础教育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
第三节 学校管理规范化建设
第七章 招生考试
第一节 初中招生考试
第二节 高中阶段招生考试
第三节 高校招生考试
◎第二十一篇 科技 卫生 体育
第一章 科技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第二节 科技计划编制与实施
第三节 重要科技成果与奖励
第四节 发明与创新专利管理
第五节 地震测报
第二章 卫生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第二节 医院建设
第三节 卫生防疫
第四节 妇幼保健
第五节 爱国卫生
第三章 体育
第一节 机构与团体
第二节 体育设施与体育市场
第三节 群众体育
第四节 学校体育
第五节 竞技体育
◎第二十二篇 文化
第一章 文化
第一节 文化管理
第二节 文学
第三节 艺术
第四节 民间文化
第二章 遗址
第一节 古文化遗址
第二节 古墓
第三节 古建筑
第四节 石雕 纪念碑
第五节 革命旧址
第三章 文物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文物
第二节 化石 古樟 洪钟
第三节 革命文物
第四章 广播电视 书刊 档案
第一节 广播电视
第二节 书刊
第三节 档案
◎第二十三篇 社会生活
第一章 人民生活
第一节 物质生活概况
第二节 经济收入
第三节 粮食
第四节 饮食
第五节 宅居
第六节 服饰
第七节 生活用品
第二章 婚姻家庭
第一节 婚姻
第二节 家庭
◎第二十四篇 民俗 宗教
第一章 民俗风情
第一节 传统节日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节日与纪念日
第三节 礼仪习俗
第四节 民间用语习俗
第五节 民间文体活动
第六节 东平渔妇服饰
第七节 集市买卖
第八节 民间渔猎
第二章 民间工匠与游走职业
第一节 手艺工匠
第二节 游走职业
第三章 宗教信仰
第一节 天主、基督、佛、道教
第二节 吉水寺简介
◎第二十五篇 方言
第一章 方言汉字与方言同音字
第一节 阳江(阳东)方言汉字
第二节 普通话与阳东方言同音字
第二章 方言词汇
第一节 词汇特点
第二节 分类词汇举例
第三章 语法特点
第一节 词法
第二节 句法
第四章 民谚 流行用语
第一节 民谚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流行用语
◎第二十六篇 人物
第一章 人物传
谭可则
李萁
梁士锋
谭作舟
陈章甫
李伯振
梁嗣和
伍驺
陈元泳
洪文丽
陈国璋
陈华
林良荣
陈辉耀
谭光复
利春晓
霍健敏
第二章 人物录
谭修德
郑光鸿
许宗祥
黄安仁
黄德鸿
黄白云
陈开奕
谭恩光
陈开臻
杨崧
陈香柏
陈醉
陈劲
卢丽娟
陈立班
郑应洽
项景谦
陈国兴
刘齐
第三章 人物表
第一节 烈士英名表
第二节 教科文界部分正高级职称及知名人物表
第三节 进士、举人名表
第四节 英模人物表
第五节 职官表
博主收藏:纸质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