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阳江:阳东田畔刘三尖山
刘三尖(又名三个尖)山,海拔651.7米,位于田畔与雷冈交界处,东边是田畔,西边是七星根村,是阳东区北部的天然屏障。
据清道光二年李沄、区启科、李应均、胡瑃等著《阳江县志》卷一地理志载:“刘三尖在城东北七十里,峯峦尖秀,乃自雨霖东行西转而顾雷江之峡者。”
民国十四年张以诚、梁观喜著《阳江志》(广州留香斋刻本)卷四地理志四-山川一载:“自风门坳[此为琨山上之风门坳]西南四里曰刘三尖山。刘三尖山在城东北七十里,峯峦尖秀,乃自雨霖东行西转而顾雷冈之峡者[李志]”
该书卷五地理志五-山川二又载:”那龙河又南八里迳下邓水邨东,三龙水从西北来注之。三龙水一源出八楞岭,一源出琨山,一源出刘三尖山。分流十余里至田畔墟西北合为一河,故名。复自墟南屈迳墟东又东南十余里至下邓水邨入那龙河。那龙河又南二里迳顿同邨东河冈水从西北来注之。河冈水源出刘三尖山,西汇胡潀沙朗诸水,南流二十余里至顿同邨入那龙河。“
传说
似宝座靠背的刘三尖山有纵向排列三个山头,从前到后海拔逐渐变高。据传,仙人“刘三姐”看到俊秀挺拔的三座山峰排排而立,萦绕在山腰的云雾如缕缕飘带缠绕在绿水青山之中,独特亮丽幽深的峡谷之间,升腾着神鬼莫测的氤氲山气,如神奇的轻纱帷幔,精致婉约,颇有仙境之妙,遂在此修炼,汇天地之灵气,集万物之精华。此后,此处草木日盛,灵气十足,刘三尖山也因此获名。
刘三尖山陡峭雄伟,山腰石壁裸露,石壁中间一块白色人形印十分抢眼。相传“刘三姐”在修炼的那段时间,周边村有个善良的放牛娃经常会到山脚下放牛,两人相识后十分投缘,经常在一起对歌、聊天,谈人生、谈理想。“刘三姐”见放牛娃纯真善良,有意引其入仙道。放牛娃得知后欣喜若狂,却不想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后来放牛娃不顾母亲反对,毅然走进刘三尖山随“刘三姐”一同修仙,每日在石壁上打坐修炼。
一日,放牛娃的母亲找到了刘三尖山,看到儿子在凶险陡峭的石壁之上,担心得大哭起来。哭声在山谷回响,变得愈加惊天动地,正在修炼的放牛娃不忍母亲伤心,从石壁上掉了下来,终究未能得道。后来,石壁上就留有一个人形的白印,多年未褪去。
~~~~~~~~~~~~~~~~~~~~~~
竹朗尾村。村子约20多户人家。
村子很安静。中午时分,村场及周边都见不到一个人。除了偶尔有条狗溜出来外,也见不到鸡鹅鸭猪牛羊等禽畜。
屋子前面的“照镜”显然是新近刷白的,估计是新农村建设中一项
工作指标。村落布局比较典型:靠山面水。只不过这个水塘改建成了游泳池。
雪白的“照镜”后面是传统的民居,绝大部分青砖砌就,巷道也非常整洁。
游泳池里的水长满了青苔,看来有好些时日没人下水了。游泳池还有“配套设施”-旁边建有更衣洗手的地方。
令人意外的是,村道还建有防撞栏,而防撞栏外并没有什么陡坡或者沟渠之类。
村子背后就是刘三尖山了。远远望去,山体并不算高大,预估个把钟就可登顶了。其实不然,爬完后才有“望山跑死马”的慨叹。
~~~~~~~~~~~~~~~~~~~~~~
越野车、摩托车或农用车可沿着这些宽阔的山道可直上山顶。徒步也没什么难度,只是耗时相对要长许多。
~~~~~~~~~~~~~~~~~~~~~~
山道旁偶见高大的龙眼树,看上去有一定年头了。
靠近山脚林木比较茂密,空气湿润,树上寄生植物比较多。
山上的石头缝隙比较多,也给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除了人工种植的林木,原生的植物种类还算是比较多样的,特别是山的下部和山坳。
或因藤萝緾绕导致的畸长。速生桉的生长速度由此可见一斑。
中药五爪金龙。山上虽然不能说随时可见,但也并不难发现,而在其他如紫罗等一些大山几乎绝迹了。
寄生植物的繁茂几乎看不见宿主了。
逾米的野芋叶子。这种一般生长在相对荫林潮湿地方的植物,叶子这么宽大,究竟是为了汲取更多的水份还是获得更多的阳光,真不得而知。
从石头表面的植物来看,山里的空气应该相对潮湿。
石头上枯萎了的榕树。从发达的树根看,这样的树并不易自然枯死,不知是不是人为因素所致。
缝隙多是刘三尖山山石的一大特点。加上空气湿润,泥土涵水量大,十分有利植物生长。
~~~~~~~~~~~~~~~~~~~~~~
我们所走的南坡并未见到大的山溪,小溪也几乎断流。但感觉泥土的涵水量还是很丰富的。
~~~~~~~~~~~~~~~~~~~~~~
开山辟路造成的环境破坏显而易见。
山势陡峭,更易发生水土流失。
~~~~~~~~~~~~~~~~~~~~~~
山上的石头比较多,但所幸没见到一个石场。无开采价值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个:一是石体小;二是独立、分散;三是石体缝隙多,石质不良。
有的石头表面看上去比较光滑。
构成也有点特别。上面这两块石中某部分与整体石质明显不同。
石头中的白色条纹不知是怎样形成的?
有些石头似有碰撞过的痕迹。
一整块石头中竟有这么多奇特的缝隙,也不知是怎样形成的。
~~~~~~~~~~~~~~~~~~~~~~
人工种植的桉林很快就改变了山的自然生态。
形似乌龟或双头鸟。
这个有点君临天下的范。
地球仪?
金字塔?
从这个角度看上去,这金字塔又俨然一个孤独的守望者。
人偶?
宝蟾?
背负两个儿子的石乸?
整体上看,山体的坡度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有的地方连片的石壁把山泥堵住,形成峭壁。
~~~~~~~~~~~~~~~~~~~~~~
这些坡面看来原不长林木,但土质松软,适宜速生桉的生长。
与濒海的山不同,这里是山连山,山外有山,连绵不断。
向导介绍,远处最高峰就是东岸岭。
~~~~~~~~~~~~~~~~~~~~~~
草应该枯好一段时间了,底下的已腐烂,踩上去软绵绵的。因为坡陡,很容易滑倒,所以每攀爬一步都要小心找到牢靠的支撑点。
翻过一尖又一尖,真正体验到什么叫做“望山跑死马”。
~~~~~~~~~~~~~~~~~~~~~~峰顶
在山顶上猛然听到有人不断念“阿弥陀佛”,起初还吓了一跳。
后来发现这是用太阳能电池供电的。
向导介绍,此石下面有一个名为“刘三姐洞”的大石洞,歌仙刘三姐曾在此洞修炼。洞中黑漆漆伸手不见五指
,凉风阵阵,不带足照明设备断不敢进去,否则可能走不出来。据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穷其尽头。
向导介绍山的西边七星根村附近有很多自然和人文景观。
大八铰剪石区域。
~~~~~~~~~~~~~~~~~~~~~~下山

坡很陡,下山时更易滑倒,一定要一步一步找到可靠的支撑点,不要寄望这些草能帮你一把。唯一的窍门是,尽量不要踩着前人踩倒的草走,而要尽可能踩路边新草,没腐烂的新草支承力会大些。
镜头无法从全局反映山的陡峭。
或许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峯峦尖秀”了。
刘三尖上留个“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