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岭南历史人文地理-广府、客家、福佬民系比较研究(司徒尚纪)

(2012-07-09 21:48:20)
标签:

阳江地方文献

邑人著作

艺文

分类: 阳江地方文献·邑人著作-I


岭南历史人文地理-广府、客家、福佬民系比较研究


著作人:司徒尚纪
丛书项: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地:广州
出版时间:2001年9月1日
ISBN:9787306018175     
开本:32
页数:438
字数:
装帧:平装
定价:25元


[作者简介]

岭南历史人文地理-广府、客家、福佬民系比较研究(司徒尚纪)


  司徒尚纪,男,广东阳江人,1943年生。1967年中山大学经济地理专业毕业。1978年在中山大学攻读历史地理专业研究生,师从徐俊鸣教授,1981年获硕士学位。1984年在北京大学攻读历史地理专业博士生,师从侯仁之教授,1986年获博士学位。1988年晋升为副教授,1993年晋升为教授,1994年定为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山大学学术委员、学位委员,广东省学位委员,广东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地名学研究会副会长。现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历史地理》编委、《岭南文史》编委、广东省政府参事、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广东文史学会副会长等,是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研究历史地理、文化地理、区域发展与规划,尤精于岭南史地研究。曾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基金项目。曾获省部级奖励,并被收入多种中外名人辞典,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出版专著、合著或主编各类论著32部,发表论文300多篇,共约1100万字。主要著作有:《海南岛历史上土地开发研究》、《广东文化地理》、《吴尚时》、《广东历史地图集》、《肇庆市地名志》、《广东政区体系——历史·现实·改革》、《简明中国地理学史》、《地理学在中山大学70年》、《岭南史地论集》、《珠江文化与史地研究》、《珠江传》、《岭南历史人文地理——广府、客家、福佬民系比较研究》、《地理学在广东发展史》、《泛珠三角与珠江文化》、《暮鼓晨钟:佛教寺院文化人类学考察》、《文化禅林》、《广州:岭南文化中心地》、《中国南海海洋国土》、《中国珠江文化史》、《中国南海海洋文化》、《县域规划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等。2006年,香港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出版许桂灵著《独步苍茫——史地学家司徒尚纪前传》一书,介绍其业绩和贡献,颇受读者欢迎。

[内容简介]

  我国民系历史地理研究尚属空白,已有成果很分散或仅为片断,而对岭南民系历史地理更缺乏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至今未有大作问世。《岭南历史人文地理》一书运用历史地理、文化地理等理论与方法,复原了岭南各民系历史人文地理面目,反映了各民系历史发展、开发利用资源、创造民系文化的过程、特点与规律,并结合现实,提出很多有益建议,甚为难得。作者为此付出大量辛勤劳动,殊应嘉许。该书开启我国民系历史地理研究先河,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其对岭南民系历史地理的研究,立论有据,见解精到,论说有力,考证周详,材料翔实,有不少是作者野外考察所得的第一手材料,更增加了该书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目录]

 

 

第一章 岭南汉民系形成、发展的历史地理基础
  一、相对封闭和开放的地理区位
  二、丰富多样的自然条件与资源
  三、土著居民及其历史作用
  四、相对安定、宽松的社会政治环境
  五、移民方式及其分布
  六、岭南地理环境内部差异

第二章 岭南汉民系的形成、发展和变迁
 第一节 汉民系的划分与地理分布
 第二节 汉民系形成的比较
  一、广府、客家、福佬系族源
  二、广府系定型于唐宋
  三、客家系形成于宋元
  四、福佬系形成于唐宋
 第三节 汉民系的发展和变迁
  一、明清以来广府系鼎盛
  二、明清客家系大迁移
  三、宋元以来福佬系迁移琼雷及海外

第三章 岭南汉民系地区历史生态环境与资源开发利用
 第一节 历史生态环境比较
  一、广府系地区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与变迁
  二、客家系地区山区生态环境与变迁
  三、福佬系地区临海生态环境与变迁
 第二节 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比较
  一、宋元以前广府系地区传统农业土地利用
  二、宋元广府系地区商品农业兴盛
  三、明清广府系地区商品农业兴盛
  四、广府系地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五、客家系地区以梯田为主的农业土地利用
  六、客家系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七、宋元以来福佬系在潮汕地区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和发展
  八、福佬系在琼雷地区热作农业土地利用
  九、海洋开发在福佬系地区的特殊地位

第四章 岭南汉民系地区城镇与交通网络历史发展与分布
 第一节 城镇体系和城镇特色比较
  一、历史早期政区中心型城镇在广府系地区勃兴
  二、宋元建制城镇的产生与分布
  三、明清商业城市和圩镇在广府系地区隆盛
  四、港澳崛起及其城市特色
  五、传统农业社会下的客家系地区城镇
  六、福佬系地区港市型城镇
 第二节 交通网络和分布格局比较
  一、历史早期树枝状交通线在广府系、客家系地区开辟
  二、秦汉以来海上交通在广府系、福佬系地区兴盛
  三、元明以来以广州为中心的河运发展
  四、近代新式交通在广府系、福佬系地区兴起

第五章 岭南汉民系地区聚落与建筑文化地理比较
 第一节 聚落选址布局比较
  一、广府系地区历史建筑蠡测
  二、形式多样的广府系聚落选址
  三、山区客家系聚落与风水选址
  四、临海环境下的福佬系聚落
 第二节 建筑文化地理比较
  一、广府系风格多样的建筑文化
  二、风格独特的客家屋式
  三、精巧的潮汕民居
  四、热带临海条件下的琼雷地区建筑文化

第六章 岭南汉民系方言地理比较
 第一节 方言形成历史比较
  一、粤方言形成于唐,定型于宋
  二、客家方言形成于宋末元初
  三、闽南方言形成于唐宋
 第二节 方言文化内涵比较
  一、粤方言多元文化层次
  二、发达的商品经济与粤方言
  三、浓重中原文化内涵的客家方言
  四、反映自然经济为主的客家方言
  五、突出古文化和海洋文化内涵的闽南方言
 第三节 方言地名特色比较
  一、古越语在粤方言地名中的特殊地位
  二、蓝色文化地名在粤方言地名中占优势
  三、商业文化地名在广府系地区至为触目
  四、特殊的客家方言地名反映山区地理环境
  五、畲地名集群表示客家地区游耕和梯田文化
  六、矿治地名反映客家系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兴盛
  七、厝聚落地名反映福佬系地区移民文化
  八、海洋文化地名在闽南方言中的地位

第七章 岭南汉民系风俗文化地理比较
 第一节 风俗历史渊源比较
  一、广府系保留古越人大量古风遗俗
  二、客家系继承中原风俗及其变异
  三、福佬系风俗与闽风俗同源
 第二节 风俗文化内涵比较
  一、神灵崇拜
  二、饮食风俗
  三、丧葬风俗
  四、社会风气

第八章 岭南汉民系宗教地理比较
 第一节 宗教在各民系的传播历史
  一、广府系地区为外来宗教首途之区
  二、宗教传入客家系地区相对较晚
  三、宗教在福佬系地区传播历史悠久
 第二节 宗教在各民系地区分布比较
  一、广府系地区为各类宗教在岭南荟萃之区
  二、港澳是中西宗教在我国最大的中心城市
  三、西方宗教在客家系地区后来居上
  四、福佬系地区发展为宗教在岭南分布最集中之地
 第三节 宗教文化特色在各民系区域比较
  一、佛乐在广府系和福佬系地区差异
  二、潮州成为佛教在岭南的教育基地
  三、诸神空间共存在潮汕比其他地区明显
  四、佛教在客家系地区从神圣空间到世俗空间

第九章 岭南汉民系文化圈接触和文化整合
 第一节 广府文化圈与客家文化圈接触
  一、锋面接触
  二、外缘接触
  三、内缘接触
  四、外缘切线接触
 第二节 广府文化圈与福佬文化圈接触
  一、锋面接触
  二、外缘接触
 第三节 客家文化圈与福佬文化圈接触
  一、锋面接触
  二、环形接触
  三、切线接触
 第四节 民系区域文化整合
  一、可视文化景观趋同
  二、语言差异减少
  三、风俗文化趋近
  四、人才区域互补
  五、文化整合创新
  六、乡土观念趋于淡于

第十章 建立岭南汉民系人文地理新格局
 第一节 民系历史人文地理格局评估
  一、民系历史人文地理格局总体特征
  二、正面历史效应
  三、负面历史效应
 第二节 建立民系人文地理新格局的意义
  一、历史经验的启示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民系区域优势互补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第三节 建立民系人文地理新格局的对策与措施
  一、保持民系文化特色,淡化民系界线
  二、完善沟通各民系地区的交通信息网络
  三、大力推广普通话,克服语言和心理障碍
  四、移风易俗,改造环境
  五、提高落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六、加强建设民系文化特色的中心城市


岭南历史人文地理-广府、客家、福佬民系比较研究(司徒尚纪)


博主收藏:灰阶扫描电子版
下载地址(暂无下载):岭南历史人文地理-广府、客家、福佬民系比较研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