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相录《白居易行吟河南·序》

(2019-09-06 06:11:51)
标签:

周相录

白居易行吟河南序

分类: 白居易研究

河南地处中原,中原地处天下之中 (按照古代中国人的 “世界观”)。南北驰逐,东西奔竞,河南往往首当其冲,故自古即为交通要道。河南不仅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还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这片土地,处在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的东部,面向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纬度在北纬 31°23'~36°22' 之间,属较为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夏季虽热,冬不甚冷。在气温较高的季节,温带季风将太平洋上湿润的空气输送到中原大地上空,给这里带来了丰沛的降水,保证了植物 (包括农作物)在生长旺季对水分的较多需求。太行磅礴,贯穿燕赵大地,但至河南境内已是 “强弩之末”;秦岭巍峨,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王维 《终南山》),但至河南境内亦仅剩 “婀娜之姿”。河南有 16.7 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区域,绝大部分地势平衍,旷野极望,河流纵横,土壤肥沃。在远古时代,生产力还很不发达,战胜自然的能力还极其薄弱,人类生存远较今日更依赖自然的 “恩赐”。唯有较为优越的自然条件,才能吸引早期人类聚居于此,用并不永恒的生命,创造出历久弥新、灿烂多姿、蓬勃茁壮的古代传统文化,给后来者脉脉感受他们灵魂温度与搏动的机会。

河南有着极度辉煌的过去,似乎也有让人多少有些遗憾的过往。自先秦到北宋,河南在中华文化演进的历史上,一直扮演着让人艳羡的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北宋之后,文化中心或重心南移,河南在中华文化演进的历史上,多少让人有些 “人老珠黄”的迟暮之感。河南再也没有地方成为一国的政治中心——首都,也似乎再也没有地方成为一时的文化重镇。昔日万方辐凑、礼乐化育的核心地区,后来成了 “靠边站”的边缘地带。虽然也时有河南籍文化名人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但是,能够吸引万众目光,让他人高山仰止,孳乳后来者无数的大腕儿,无可置疑地比以前少了很多。在由盛转衰的发展过程中,唐代的河南无疑是能让人 “一览众山小”的文化高峰,有被称为 “诗圣”的杜甫 (河南巩县),有被称为 “情圣”的李商隐 (河南沁阳),有被称为 “鬼才”的李贺(河南宜阳),有被皇帝谥为 “文”公的韩愈 (河南孟州),有 “吴带当风”的吴道子(河南禹州),有官至宰相的元稹 (河南洛阳),有远赴天竺取经的玄奘 (河南偃师),有画图凌烟阁的长孙无忌 (河南洛阳),更有红遍大江南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引”无数日本古代文人 “竞折腰”,收割天下无数 “粉丝”的白居易 (河南新郑)

白居易是河南人,唐代宗大历七年 (公元 772)生于郑州新郑县东郭宅,想必人生历程中的一段孩童时光就是在新郑县度过的;白居易是唐代官吏,一生为官与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就是洛阳。河南人白居易热爱河南, “遗命不归下邽”(《旧唐书·白居易传》),死后埋葬于洛阳龙门之香山;河南人白居易热爱河南,其作品描绘河南之处的有很多。我虽然也是地地道道的河南人,硕士毕业论文的内容就与白居易最著名的作品 《长恨歌》相关,博士毕业论文的内容就与白居易 “一生休戚与穷通,处处相随事事同”(白居易 《醉封诗筒寄微之》)的朋友元稹的生平与作品相关,但从未想到在将来的某一天会撰写一本专门的“白居易与河南”的书籍。 2017 3 月的一天,几年前相识的焦尤杰先生,通过电子邮箱传过来他新撰写的一部书稿—— 《白居易行吟河南》,并命为作序,颇让我有几分惊喜与惶恐。惊喜的是,有河南学者在做这样一份颇有现实意义的工作;惶恐的是,我不是专门研究白居易的人,更不是研究白居易的名人,虽年纪有一把,但自感为人作序毕竟少了一些 “资本”。推脱虽显谦虚,然拂焦先生之雅意,又似有所不妥。斟酌再三,还是勉为其难,聊陈鄙陋之见,以应焦先生之命。

凡写书,或隐或显,或自觉或不自觉,总有一个读者定位的问题,即如生产产品,总得有一个确定的消费群体定位,主要是卖给蓝领阶层,还是卖给白领阶层;是以注重当下享受的年轻人为主要消费者,还是以注重舒适品位的年长者为主要消费者。这是在生产产品前需慎重考虑的一个大问题。世界上没有,也不可能有能够满足所有消费者需求的万能商品,但有深受某一阶层青眼相加的畅销商品。焦尤杰先生的 《白居易行吟河南》一书,读者定位是大学生和一般古代文学爱好者,目的是宣传白居易,宣传河南文化,宣传河南旅游。因此,焦先生选取白居易近百首 ()有关河南的诗文,先做简明扼要的注释,再做要而不繁的解析,配以精心挑选的图片,获得平易简洁、图文相生、妙趣纵横的效果,很适合普通大众阅读。若说还有什么遗憾之处,愚以为,其一是目录若按白居易诗文涉及地区所属之现有地级市进行分类编排,则条理性更强,更方便读者阅读,效果会更好些。其二是注释在力求简洁的同时,还要兼顾释义的明了。如白居易 《宿龙潭寺》中“三川守”,焦先生注云: “指河南尹。”这自然不错,但若能注明 “三川”指洛阳附近的河、洛、伊三水,使读者明了 “三川”名称之所来,效果想必会更好些。

上帝似乎很吝啬,世界上绝对完美的东西往往不存在。因此,瑕不掩瑜的东西,便是值得拥有的好东西。

                         周相录

                   2018529日于河南师范大学

周相录:白居易研究知名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师范大学教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