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纪念傅雷诞辰百年之采访傅国庆

(2008-09-16 14:31:11)
标签:

杂谈

纪念

傅雷

诞辰百年

傅国庆

分类: 坐观天下:财经时政评论

纪念傅雷诞辰百年之采访傅国庆

傅国庆,上海市傅雷中学校长。

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pdf/2008915557383757363.jpg 

长江商报:今年6 12日,浦东南汇区周浦镇的八一中学,改名成傅雷中学。作为校长,你当初是怎么萌发这个想法的?

傅国庆:这有一个长期的过程。20041月,我被上海市教育局调到浦东南汇区周浦镇的八一中学做校长。当时,八一中学是上海市二期课改基地学校,领导要求我们尽力挖掘当地教育资源,发挥优势。傅雷先生是当地的文化名人,是可以充分运用到教育中的文化资源。当年4月,我组织几个爱好傅雷的老师成立了傅雷读书会,立即得到上级部门、学校教研室的支持,效果蛮好。一些老师写探讨傅雷的论文,频频获奖,大家的积极性更高。于是我就想把傅雷文化与思想做得更大,发挥更积极的影响。后来,根据二期课改的设计拓展性课程的要求,我们组织编写了《走近傅雷》教材,介绍傅雷的生平、文艺、思想等,风格活泼。同时,学校也会组织学生到傅雷故居和南汇区博物馆等地参观,加深对傅雷的了解。2005年,我有了将学校更名的朦胧想法,并将这一想法写进了学校建设的三年规划。期间,学校更名的想法也得到了傅敏夫妇、教育局领导及各界专家的大力支持,事情进展很顺利。今年正是傅雷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校上报更换校名的报告在年初得到了批准,这才有了更名为傅雷中学的事情。学校更名当天,还有“傅雷杯”2008年全国生肖个性化邮票青少年设计精品暨上海市青少年集邮展览和“永恒的傅雷精神”——傅雷思想报告会。

 

长江商报:傅雷中学的学生是如何潜移默化地接受傅雷的思想精神?

傅国庆:傅雷中学概括的傅雷精神主要有三点:对祖国满腔热忱、对事业执著、对朋友的真诚。我们的校训是“静思致远、追求完美”,其中追求完美就是受到傅雷家书的影响。傅敏曾谈到:“我一生都在追求完美。”达到完美是不可能的,但是追求完美的精神是可能的。

在教学管理中,我们有意识地围绕傅雷的思想精神来转。最初几年,我们主要是组织傅雷读书会,现在学校规定初二年级学生每周有一节《走近傅雷》的课,由专职老师讲解,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傅雷的生平和思想。另外,傅雷先生的生平介绍、名言、肖像在傅雷中学随处可见,不光是教学楼里挂满了傅雷先生的名言名句,就连行政楼也是如此。当然,实验楼,还是挂的爱因斯坦、爱迪生等科学家的画像。傅雷中学是上海市青少年集邮基地学校,积极发起并参与上海市的集邮活动。我们紧紧围绕傅雷来设计邮票,并开展集邮已经成为一大办学特色。学校把傅雷的生平经历、留学法国、文艺思想融入到邮票中,以便贴近学生。学生处在这样一种浓厚的傅雷思想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

 

长江商报:将傅雷思想自觉地融入到傅雷中学的教育管理中,你觉得是成功的吗?

傅国庆:我觉得是成功的,今后还将强化。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傅雷思想完全可以与傅雷中学融合,也得到了各界的认可。而且这种融合不限于地域、时间、学校等差异。如果条件具备,在武汉搞个傅雷中学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长江商报:傅雷中学更名后,反响如何?

傅国庆:因为周浦镇是傅雷的故乡,傅雷在当地的知名度很高。有这么一所致力于传承傅雷思想的中学,教育部门和老百姓都觉得很好。我们也想进一步把这种办学特色变成傅雷中学的校园文化,增强人们对傅雷及傅雷中学的认同感。

傅敏先生一直支持学校的傅雷思想教育,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今年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傅雷诞辰百年纪念活动,我碰到傅敏先生。他说原准备在大会上宣读两篇傅雷中学的学生写的文章,结果稿子忘了带,赶紧问我要文章。不凑巧,我的笔记本放在宾馆,没带过来。那两篇文章题目大约是《那个巨人》、《生命的质量》,反映了中学生对傅雷先生的真切认识,写的不错。

 

长江商报:作为一个中学校长,你觉得傅雷家书的教育意义是什么?

傅国庆:从傅雷家书来看,傅雷对儿女的教育是很严格,甚至可以说是苛求。现在看来可能是有点过分了,过时了。但是细细分析,傅雷的苛求源于对儿女深沉的大爱。两者之间是共通的,不能偏颇地看待。

 

长江商报:傅雷生于上海、长于上海,一生大半岁月都是在上海度过,如今百年沧桑巨变,傅雷有没有留下点印记?

傅国庆:傅雷的故居在航头镇,那里建有一个傅雷广场。2006年,南汇区召开了“江声浩荡话傅雷”的国际研讨会,专门为傅雷雕像举行了揭幕仪式。傅雷4岁那年,父亲去世,跟随母亲来到周浦镇。周浦镇有他的旧居,前几年由于市政规划准备拆迁,后来还是保存下来了,如今保存依然完好。近年,当地正在筹建一个明清以来名人纪念馆,傅雷便是其中一位。

 

长江商报:1924年,少年傅雷因反迷信反宗教,言辞激烈,被徐汇公学开除,仍以同等学历考入上海大同大学附属中学。作为一个中学校长,你是否鼓励或者说容忍学生标新立异、特立独行?

傅国庆:应该说傅雷的这些勇于参与社会的激进之举是可以理解的。从理论上说,当代教育也需要这样的敢为天下先的学生。但是,由于教育体制等原因,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仍受到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学生想要标新立异并不容易。

 

长江商报:谈谈你自己是如何接受傅雷的影响吧?

傅国庆:我是从大学时开始接触傅雷。1982年,我考入上海师范大学,期间买了全套的《约翰·克利斯多夫》,由于傅雷与我是本家,所以倍感亲切。当时我觉得这个译本很好,文笔流畅,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傅雷。20041月,教育局将我调到八一中学,给我提供一个让理想付诸实践的机会。在不断学习与传播傅雷思想的过程中,我觉得很满足。

 

本报特约记者  陈智富 采写  

见报略有删改

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htm/2008-9-15/106689.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