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世钢书法【石鼓文】

胡世钢书法【石鼓文】

胡世钢书法【石鼓文】

胡世钢书法【石鼓文】
【坛经第一】胡世钢书法
【坛经第二】胡世钢书法
【坛经第三】胡世钢书法
【坛经第四】胡世钢书法
【坛经第五】胡世钢书法
书法的修养与格
书法是讲究格的,所谓书格之魅,人格之美,是也。
然而,今天无论是“流行书风” 还是 “展览书风”
都表现出了急功近利。文化是一种传承,需要时间和人生的体验来达到一定的修为,一定能量和生命气场的积累。所以,书法不是写字,书法是书者与观者在异度空间的一次放电。
史上记,怀素作草书“忽然叫绝三五声”。这不是他疯了,而是他在书法创作过程的情感移入时的情不自禁。书法与写字之不同,在于书法是自我长期的目的性的坚持与自觉,展纸落笔瞬间潜意识地将人生体验的一次自我宣泄。故,古人有
“字为心画” 的表达。
《东坡志林》说
“古人书法皆有所自。张长史言观舞剑器而得神,雷大简言听江涛声而笔法进,文与可言见蛇斗而草书长。”
这是师造化而得心源的潜移默化,是书者表现功力提升过程的生动记载。古人学书,除注重精神、技巧、气韵外,还特别强调:唯有坐端、心正,才落笔有格。我们现在以电脑打字、签字笔写字等工具实用为主,毛笔书法已成为一种剥离于时尚之外的奢侈,一种形而上的文化的符号。
回溯中国书法史的风云变幻,书法不单是一门技术,更是传承有序的文化灵魂。书法的抽象艺术,字可通灵,是也。书法与绘画的区别在于,观者面对绘画产生的是直观联想,而面对书法所产生的是抽象联想。如:吴道子画“鬼”,他构思中的是鬼,形之于画面的是鬼,观者所见的仍然是鬼。苏轼画竹,其胸中呈现的是竹,画之纸上的是竹,观者见到的仍然是竹。书法则不然,观者所见不是生活经验中的具体物象,他们见到的是书者气场洒下的笔痕墨意,并由此意念所唤醒的想象力,是万事万物因人不同的各自“内心所幻”
。故李白见怀素书,想到的是:“飘风聚雨”、“落化飞雪”、“如闻神鬼惊”、“只见龙蛇走”。朱逵见怀素书激起的是“笔下唯见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去。怪状崩腾如转蓬,飞丝历乱如回风。长松老死倚云壁,蹙浪相翻惊海鸿。”
然而,我们读赵孟頫的字,就不会有“神鬼惊”、“龙蛇走”的联想,观颜鲁公的书就不会有“绝代西施”的感受,可见书法给人的感受是如此的精彩和而不同。
品味书法艺术讲究的是阅历积累,情感体验。书者只有不断完善自我修炼中才能领悟书法之道,意念之味,形式之美,生命之精彩畅神,享受无边无际的自由驰骋,修书法,
就是修人格。
2021、4、胡世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