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木木
木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82
  • 关注人气:1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华附小 学习心得

(2017-09-10 10:52:24)
标签:

教育

学习

清华附小

读书

分类: 随心随意

首先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次去北京学习的机会,虽然时间短暂但收获满满。

这是一所百年老校,典雅、素朴、温润,坐落于清华大学西南角,她的名字叫做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百年附小,儿童站在正中央是他们一贯的坚守。附小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始终立于课程改革的潮头。在这里的学生在清华文化的润泽中,在附小六年的时光里,实现“健康、阳光、乐学”的生命样态。

百年的轮回,百年的荣光。清华附小成为一所人文家园、书香校园、儿童乐园,一所有角落、有故事,令人难忘的、温润的小学。

参加“名师慧课”活动的收获

   510日早上800,一行12人来到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走进校园的第一感觉就是,带着感叹,我们进了学校礼堂学习。千人礼堂已经座无虚席。

几日的课听下来,福州教育研究院何捷老师的课给我触动最大。《晏子使楚》改编自《史记》,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名篇,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该单元主题是感悟“精炼得当的语言、机智巧妙的语言、幽默风趣的语言”,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并通过综合性学习,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从而不断丰富学生语言,并加以表达练习。何捷老师执教的这一课,紧扣单元目标,直奔人物的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以“人”为本,大胆切割、重组教学版块,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短短四十分钟里,学生和听课教师始终徜徉在语言艺术的海洋里,沉浸其中、回味无穷,正可谓“师生亦庄亦谐,且听晏子说‘春秋’”。

整节课容量大、有高度、有深度,又不乏学习策略、亦庄亦谐的好课。本课要求学生学习表达“幽默风趣的语言”,何老师首先成为践行者。整节课上,我们自始至终感受到了教学语言的妙趣横生、轻松自然,饱含感情,何老师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互动、良好的应答感觉那不是上课,就是很轻松的聊天,但又不想聊天那么散,反而显得紧然有序。

513日上午是对于这几日活动的点评和专家老师的讲座,对于这些专家的理论,我很认真的听着,,有一点还让记忆犹新,原来我肤浅的认为爱学生就是多关爱他们,没想到爱的背后还有这么多知识,要有爱的情感,有爱的行为,有爱的能力,有爱的智慧。

    三天的课堂让人感受到了“让学生站在正中央”的蜘蛛网教学,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上学生先进行三分钟演讲,展示自我,这不是作秀,而是平时日积月累积淀的结果。教学中分为预学、共学、延学三个环节,以工具撬动来打开思维,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思维碰撞与合作来解决问题,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学习过程,老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参观清华附小后的感触

利用休息时间我们自行参观了校园,心中对清华附小的智慧赞叹不已。

走廊设计精心,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主题并搭配着不同的走廊背景,走廊两旁都贴着学生自己的作品,种类丰富多彩,印象最深的是学生展示的一本本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形式也很多,里面都是学生梳理的知识,一本本导图就是学生智慧的结晶!墙上的数学思维训练也有特色。三年级的共筑一平方米让班级学生在墙上合作贴出一平方米,有趣而又有效果,再比如四年级的一亿到底有多大让学生自己实践整理,墙上张贴的是学生的实践报告。一年级50米长的走廊地面上贴着一个个格子,里面是1100的数字,学生们下课做着游戏就能学习数字;学校每个走廊里都贴着三字诀,楼梯上贴着生动的漫画来进行礼仪教育,这样的形式比老师说教或者枯燥的文字有效多了。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展示着学生的智慧与学校的智慧,每一面墙都会说话。

  清华附小的每一个走廊,每一个窗台上都充满生机。每一幢楼、每一个走廊过道、教室门口都放满了各种盆栽,这让校园四季花香不断,生机盎然。窗台上、桌子上都摆满了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学生手工作品。

走进清华附小,随处可看见书,这些书大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被安置在校园的角角落落,教室里黑板下的一块被忽视的地方,也被做成了书架式的一格一格放满了书。学校的“丁香书院”更是书香弥漫的地方,书刊杂志旁还写着这样的提示语:“欢饮老师随时索取”,书不怕丢,就怕不被翻动。我想打造书香校园首先氛围引领,其次师生共读.

 校园里有几棵高大挺拔的树,师生们将推荐书目悬挂于枝杈,《笨狼的故事》、《大盗贼》、《种梨》,在微风吹拂下,那一本本色彩缤纷的书本像在招手示意,呼唤着小朋友。此刻,“长满书的树”便成为了校园最吸引眼球的景致。

走进任意一间教室,你会发现教室的四面全是书柜,各种形状,各种书本,随手可即。不刻意摆放,也不凌乱。教室最前面“读书是甜的”格外醒目。在黑板的最右边有一板专属学生区,有的班级是名人名言,有的是四字成语,有的是优美段落。每个班级有一份演讲轮流表,每个孩子每个学期都会有一次班级当众演讲的机会。我想,也许就是这些常态的语文积累,才成就了这群孩子对语文的喜爱,才会将这种学习的气质融入到身体。

初识美好的清华园

听课的这几日,我利用午餐时间,游览了清华园,当踏上这片土地,才知道人们为什么那么仰慕清华,那里的一草一木,师生的一举一动,无不让人喜欢。

清华大学给我的最深印象是她醇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的建筑物最早的可以追溯到300年以前(清康熙年间)的长春园主体建筑,也有近300年历史的熙春园、近春园及始建于19世纪末的一些古老建筑。这些古老建筑与现代建筑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人感觉不到一丝别扭,反而令人有种基于人文历史的深深触动。

在清华校园内,随处可见历史的烙印:被称为清华园“园中之园”的水木清华,其正额题字传说为康熙御笔;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近春园沦为“荒岛”,清华人经过几年的努力,把“荒岛”改建成一处富有历史和文化特色的胜迹。近春园遗址公园的幽美风景曾经令一代文豪朱自清赞叹不已从而在此留下经典散文短篇《荷塘月色》,人们为了纪念朱自清及其《荷塘月色》,在近春园东山上修建了“荷塘月色亭”,亭内悬挂的“荷塘月色”四字出自朱自清文章手稿中的真迹,同时还建立了朱自清雕像、修建了自清亭;还有晗亭、吴晗雕像、闻一多雕像等,无不保存着深刻的历史痕迹。

身处清华园内,你既能感受到浑厚的历史沉淀,又能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人在宁静的心态下产生奋发向上之志。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

激励下,每一个清华人都显得勤奋而内敛,虽身影匆匆却难掩蓬勃朝气。

    短暂充实的三天学习结束了,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清华附小的校歌这样唱:“披着清晨的霞光,迎着朵朵彩云,我们生长在美丽的清华园,我们是清华园的小主人。团结,勤奋,文明,健美,积极锻炼,攀登高峰,要做新时代的好儿童……”的确,他们是学校的主人,这里的孩子是快乐的,是幸福的。短短的几天学习,虽不能深入了解学校,但已让我感触颇多,感悟颇深了。“进名校、拜名师、学技艺”,感谢本次培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