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好对话中的提示语

(2010-03-31 17:22:15)
标签:

杂谈

                            http://s10/middle/5b4a9db9x8315d66d0a69&690

                         讲  
                                    王孙和
    一天早上,妈妈叫我起床,我起床吃完早饭后,我收拾书包。惊讶地发现我的文具盒里的橡皮不见了,今天又要考试,我跟妈妈讲了一声后,我带着钱包背着书包就出门了。

    我来到玩具店,老板说了一声:“欢迎光临。”我跑到有橡皮的地方,拿起一块橡皮,又跑到柜台抓起钱包,扔到台上,指着橡皮大声说到:“这块橡皮要多少钱呀。”老板心想:“嘿,这小子这么大胆。”老板说:“5元钱。”我咧开大嘴说:“啊,老板便宜一点吧,3元钱吧。”老板说:“不行。”最少要4元5角。我拉了拉老板的那肥肥的大手说:“便宜一点嘛。”老板说:“不行,这最少的了。”我说:“那我去别家买去。”老板叹了口气说:“回来,好吧,我卖给你3元钱。”我把橡皮放在文具盒里,背上我的小书包高高兴兴地走向学校。

                                                                                      

 

 ★比较以下两组话:

       A1  我拉了拉老板的那肥肥的大手说:“便宜一点嘛。”

       A2  我说:“便宜一点嘛。”

 

       B1  老板叹了口气说:“回来,好吧,我卖给你3元钱。”

       B2  老板说:“回来,好吧,我卖给你3元钱。”

 

    对以上两组句子的优劣我们很容易做出判断。很高兴看到王孙和小朋友把人物对话写得如此有声有色。 不过,平时批改日记中也发现,不少小朋友还不能写好对话,比如:不会使用标点符号,每次写对话都用一个字“说”。

      写好对话有哪些诀窍呢?看完以下这篇文章,相信小朋友们一定会恍然大悟。

                                     

                            写好对话中的提示语

 

一、什么是对话呢?
就是作者让人物出来直接讲话。“言为心声”,写好对话,不但可以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而且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展开。
二、对话的组成有几个部分?
三个部分:提示语 +人物所说的话 + 标点符号
三、什么提示语?
就是对话中除了人物所说的话外,所做的启示性说明的文字。它不仅是交代谁在说话,还有人物的动作、语调、心理、神态等细节。这样人物就活灵活现了。
四、提示语在什么位置?
 1、提示语在前,这时用冒号。且看:
 例① 我气得哭了起来。他们见状,愣了一下,徐明明边退边说:“哇,掉‘金豆豆’了。形势不妙,我们溜吧!”于是他们一哄而散。我却得意地抬起头来:“哼,这群胆大包天的调皮分子,其实也有胆小如鼠的时候。”
例①中两处对话描写语句均采用“提(提示语)前引(引语)后”的形式,有强调提示语内容之意。以例①原文而言,分别强调了话语是徐明明“边退边说”和“我”“得意”地说的。
 2、提示语在后,这时用句号。
 例② 我急忙丢下书包,向内屋跑去。是锋儿回来了吧?我昨天晚上梦见你,你今天就回来了!”我一进内屋,母亲正艰难地从床上坐了起来。……”我不知说什么才好。那双棉鞋合脚吗?脚没冻着吧?”没等我坐下,母亲就急切地问。
 “引前提后”式对话描写有强调人物语言之意,多用于人物接话很快的对话中,也可用于先闻其声后见其人的描写中。例②中,母亲的前一段话是在“我”还没有见到她本人时她就开始说了;后一段话将话语前置,通过强调其话语突出表现她对“我”的关心。
 3、 提示语出现在两次分段陈述的引语之间,这时用逗号。
 例③ 
班长,我一个人扫这么大块地方,来不及的。”周玲委屈地嘟囔道,“她们仨才擦一块黑板……”怎么,不服从我分配?”我向她投去轻视的目光,“到底你是班长,还是我是班长?任务该谁分派呀?哼!”
 “提中间话两边”的形式,常用来表明人物在说话中有了停顿后,听话者这才注意起说话人的相关情况(如说话时的动作、神态、音量等),然后又接着听其言。有时也说明说话中间有了较长的停顿,或叙述者有意用这种形式强调人物的前半部分话语。比如例③中就有强调周玲嫌任务过重(“这么大块地方”、“来不及的”)和“我”批评她不听分配(“怎么,不服从我分配?”)之意。

    【注:我在给孩子们讲时候,以上三种情况分别表述为:①说话人在前 ②说话人在后 ③说话人在中间】
 4、提示语省略,只有引语。依据上下文完全清楚哪句话是哪个人说的,或者不必要点明话语的叙述者而只知大略即可,这时常运用省略提示语的作法。
 例④

     老爸拿出一个奇怪的仪器,弟弟惊奇地问:“爸爸,这是什么?”

    我知道,我知道!”我抢着说“是‘追踪器’!”

    真的呀?爸,快点显示,快点!”

    别慌。”爸爸拿起电话,“喂,老张啊,你在哪里?”

    我……我……”

    别急,慢慢说吧。喂,听见了吗?”
这些话中,有些话语没有直接点明说话者,但读者根据上下文理解完全清楚话出自何人之口:“真的呀?爸,快点显示,快点!”是弟弟在说,其中的“爸”一词即已暗示;“我……我……”是老张在回话,因为上文中“老张啊”即已明示。这样安排,使行文简洁明快。

五、将下面的对话加上提示语。【小朋友可以练习一下!】

 对话1

 妈妈:还不快去写作业?又要找打啊?

 孩子:就差一点就写完了,烦不烦。

 妈妈:烦我了,是不是?花我钱的时候烦不烦啊?

 对话2

 小新:老师,我要上厕所。

 老师:不行,现在是上课时间,刚才下课怎么不去?

 小新:下课时间那么宝贵,用来上厕所多可惜呀!

                                                                                      

 

【写话擂台】

                         爸爸回来了

                             2010.3.28    晴      卓婉仪     

    今天,爸爸回来了,我很高兴。妈妈说:“你有没有给我带礼物?”爸爸说:“有。”爸爸买了个白色的长方形绿花花的包包。妈妈说:“谢谢。”我说:“有我的礼物吗?”爸爸说:“工作太忙了,所以没有。”我说:“那妈妈的礼物呢?”爸爸无话可说了。 

      【评语:妈妈是爸爸的“大宝贝”,你是妈妈的“小宝贝”,所以当然先送妈妈礼物,下回就轮到你啦!】

 

     ★看到爸爸“无话可说”,我们不禁会心一笑。这是一篇非常好的日记,如果小作者能注意表现三个人物对话的情态,那将更棒了!小朋友们,你能发挥想象,把这篇日记重新“装修”一下吗?注意写好对话部分哦!

    把你的修改稿直接发在本文的评论栏上,即日起半个月内,发表修改稿者奖励一面小红旗,最佳修改稿奖励两面。

    如果小朋友觉得被别人“抢了台词”,也可以试着给上文最后两个小对话加上提示语,发在评论栏上,同样奖励。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读书大擂台二
后一篇:科幻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