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派代表性诗人
(2008-12-30 16:56:23)
标签:
情感 |
一、《在地铁站里》与重影画
庞德的《在地铁站里》是意象派诗歌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来自于庞德在地铁站里偶然得到的灵感。1913年的某天,庞德从巴黎的协约车站走出潮湿、阴暗的地铁。在忽明忽暗、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几个女人和儿童美丽的面孔给庞德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但是他无法用文字表达自己在当时的感受。后来,几经努力,他终于找到了恰当的表达方式,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许多颜色小斑点组成了一首“意象的诗”。
The
人群中这些面孔的出现,
Petals
阴湿、黝黑树枝上的花瓣。
全诗只有两句话,14个单词,
二、《中年》与抽象画
与庞德一样,艾米·洛威尔是意象派的另一主要代表人物,生于马萨诸塞州布鲁克林古英格兰世家,父母都是当地有名望的贵族,洛威尔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良好的家世与教育背景造就了她热情、自信的个性。她早期继承了英国浪漫派诗人的风格,和意象派并无关联,后来接触到意象派和自由诗的概念,并深受影响,开始投身于意象诗的创作,并成为了意象派运动的新代言人。她奔波整个美国宣传意象派,终于使“意象派”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话题。作为意象派运动的新代言人,洛威尔在吸收各家之长的同时,不断打破意象诗的规则,对诗歌进行实验性的改革。她奔放的性格不允许她固守意象派的规则,洛威尔的倾向是要脱离硬朗诗,倾向自由诗的形式。如果说《在地铁站里》的创作显示出庞德采用了如同中国古诗词那样的精雕细琢,深思熟虑的写作方式,有中国古代诗人的推敲之功,洛威尔的创作则在保持意象派提倡的含蓄、精炼这一原则的基础上,显得更为自由、灵活。作为女性诗人,她着重于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个人的瞬间感受。她的诗《中年》便是典型例子。
“仿佛是黑冰
诗歌中的“黑冰”
洛威尔在写诗的同时,也在读者的脑海里勾勒出一幅抽象画,一幅舍弃了事物表象因素,抽取本质因素的抽象画。画面中没有具象,如一张愁苦、无奈的中年人的脸孔。取而代之的是抽象的、无规则的几何图形,在黑色画布上,布满密密麻麻的白色线条,除了线条,别无其他,更没有具象的东西。黑、白两种冷色调的对比,与简单线条的运用,使整个画面形成一种巨大的视觉冲击力。洛威尔以抽象画这种虚构的模型,阐明了一种真实,一种我们无法看见、不能描述但可以被感知的真实。抽象画是对传统绘画的解放,使其脱离轶事般的世俗成分,代表了一种不可控制的反抗。这种艺术形式无疑是对洛威尔自由、叛逆创作风格的最佳表现形式。
由于意象派诗歌在主题的表现上强调用有质感的艺术形象来表现对象,因此必然与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读者在阅读意象派诗歌时就像是在欣赏一幅幅风格各异的画作,而这些画作的风格反过来又能促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主题。由此看来,各种形式的艺术之间的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影响的。这些彼此关联的艺术形式殊途同归,都表达了创作者对于生命、自然的种种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