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宝”记之阳原开阳堡

标签:
旅游自驾自游友 |
分类: 旅游与摄影 |
这些年,我们北京长城小分队走过了不少长城,但真正认识长城和了解长城还很肤浅,往往越是貌似熟悉的东西反而越不去更深层次地琢磨它。静下心来梳理一下,我们会有一些更多的收获。著名长城学者景爱先生对长城的文字描述是:“长城是人工修筑的以土、石、砖为墙体的连续性高墙,系古代边境御敌的军事建筑工程。”我认为很是贴切,重在一个连续性,长城墙体是御敌的本体,其内在的各种建筑设施有关(关城)、瓮城(月城)、城垛、马面、暖铺、空心敌台、睥睨、横墙、马道等等,除此之外,像烽燧、驿传、壕堑、城堡等就是长城的附属设施,它们在空间上不与长城墙体相连接,它们或在长城墙体之外或在长城墙体之内,用以延伸长城的防御能力。所以从狭义上来说,城堡(军城)并不是长城的本体,而是它的附加建筑物,但它却是整个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明代长城沿线上的军城数量众多,按级别可以大致分成两类,级别高的、规模大的称作城,级别低的、规模小的称作堡。我国北方地区目前依旧称作城或堡的地名,基本上是从明代遗留下来的。河北省阳原县有个叫开阳堡村的地方,至今它的南面仍然保留着一座堡子--开阳堡
开阳堡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境内,原隶属明代九边十一镇之宣府镇西边缘,与大同镇东边缘接壤,距离北京250公里,距离阳原县城20公里
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载,开阳堡即战国时期赵国代郡之安阳邑。《史记赵世家》载,赵主父--武灵王封长子章为代郡安阳君,西汉、东汉时称为东安阳县,治所即开阳堡。这是有明确记载的阳原县境内,最古老的县城和村庄,故开阳有“开阳原县村庄先河”之说
开阳堡堡墙东西长350米,南北长210米,墙基宽5-6米,四周有16个墩台,墩台是建在紧贴墙外面的方形土台,其作用为加固堡墙,建巡城哨所,整个堡墙是用白垩土和黄胶土混合夯实而成
开阳堡由盛转衰的主要原因是周边环境遭到了破坏,汉唐以前开阳堡附近森林广袤,水源充沛
在北宋年间和明代,阳原县成为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冲突和战争的前沿阵地,森林大量被砍伐,水源枯竭,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开阳堡西边逐渐开始沙漠化。每逢冬春,狂风卷着黄沙直奔开阳堡,自清末和民国初年以后逐渐萧条败落
观音殿面对的南堡墙已坍塌,远处就是开阳水库的一部分,应该已经干涸了,再往南就是桑干河了,没错,就是丁玲笔下《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那条河
从制高点玉皇阁上看观音殿,远处是东堡墙,堡内现还有少数居民居住,大部居民居住在与堡子百米左右的北面新村--开阳村
堡门外是由三座建筑合围的区域,面对堡门的是弥勒佛殿,东面是戏楼,西面是关帝庙
当地还有另一种说法:因为堡门内城隍庙压在了龟颈上,坏了风水,才让盛极一时的开阳堡沦落成今日破败模样
开阳堡,2008年10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我们并未找到和发现有任何的保护措施
开阳堡最宝贵的价值,在于保留了千年古城整体风貌,村民继承了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生活方式
自驾路线:从北京出发,走京藏高速公路(G7)约130公里并宣大高速后,约100公里到阳原下高速,往南约10公里便到开阳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