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扫尾之旅--李二口长城

标签:
长城小分队旅游自游友 |
分类: 旅游与摄影 |
李二口长城是我们在山西省天镇县境内最后一个关于长城主题的景点,第二天,我们将离开天镇县前往山西省阳高县继续我们的龙年扫尾之旅。归纳一下天镇县境内长城的概况:天镇县元朝时为天成县,属兴和路。据《明史·地理志》载:天成县“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五月改属大同府,县寻废。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二月置卫,后徙镇虏卫来同治”。属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天镇县境内长城,全长约一百零五华里,已无砖砌敌楼存在,仅存有黄土夯筑的墩台六十一座。长城分别由河北省怀安县桃沟村、西洋河乡马市口,南北两路进入山西省天镇县境内。由桃沟村北跨平涧沟进入天镇县的毛石干砌长城,大致向西约十五华里,至海拔一千七百二十二米双山,转南跨西洋河抵新平堡乡的西马市村。由怀安马市口向西进入天镇平远头村的长城,大致向西经八墩、十六墩、二十墩抵新平尔村,与北路长城相交。南、北两路长城相交后,向南跨西洋河至西马市村,经保平堡、桦门堡抵李二口,长城由李二口过薛三墩村后,转西至白羊口。由白羊口继续向西经榆林口、水磨口,出天镇县西入阳高县境,始终沿山坡或平地而行
李二口村就坐落在长城所攀岩的窝狼山脚下,村落的南边是一条笔直的水泥路可以开到长城下
长城依山势起伏,因山脉蜿蜒。经历近500年的风雨剥蚀和无数次的战火硝烟,已经残破斑驳,但是也有比较完好的部分
从天镇北部之李二口长城的分布情况看,其地形主要选择在河流与山脚之间以及山川中。早在秦时就有修筑长城“因河为固”、“因边山险”之记载
李二口长城是保存最好、最具观赏价值的一段。沿着长城,共分布各种墩台190多个。这些墩台,根据距敌位置远近、大小、功能等分为大边墩台、二边墩台、腹里接火墩、火烽墩、火路墩等。除了长城和墩台,还有众多的堡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