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记”第一天

标签:
和护国寺妮子庆王府卤煮火烧 |
分类: 女儿经 |
为了淡化挤独木桥的气氛,我把二妮子这几天都记录下来,给它起个名字叫“搬家记”,今天有点纠结,明天就要考试了,学校还是把孩子们集中在一起,左强调右强调,不参加还不成,人家快到傍晚才发你准考证,家长们也一起溜溜跟着折腾一整天。今天一大早七点多,我和二妮子先期抵达“新家”。
吃早点,二妮子胃口不错,一碗馄饨,两个猪肉大葱包子外加一茶鸡蛋,我才吃一碗馄饨一包子。我说:你吃这么多,中午还吃饭吗?人家说:照吃不误。
二妮子被他们学校圈起来了,我骑车开始转悠。护国寺正在整修暂时不开放,护国寺是北京八大寺庙之一,始建于元代。原为元丞相托克托官邸,初名崇国寺(北寺)。明宣德四年(1429年)更名为大隆善寺。明成化八年(1472年)赐名为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蒙古王公贝勒修缮此寺,为圣祖祝寿,曾对寺庙大加修缮,名护国寺,又称西寺,与东寺隆福寺相呼应。
恭王府是清道光帝第六子恭忠亲王府第。前身为乾隆时大学士和珅的邸宅。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获罪,邸宅入官,嘉庆帝将其一部分赐给其弟庆僖亲王永璘,是为庆王府。以后咸丰将庆王府收回,转赐其弟奕訢,是为恭王府。咸丰、同治年间曾整修,并在府后添建花园。王府的主人奕訢,是一等贵族,所以他的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规格,显示其不可逾越的等级,明显的标志是门楼和房屋的开间大小。亲王府的门楼5间,正殿7间,后殿5间,后寝7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屋顶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替代的。
卤煮火烧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小吃,起源于城南的南横街。相传是以前的普通人吃不起肉,所以就用动物的下水来代替。
卤煮火烧是将火烧、豆腐、小肠、肺头等剁碎,从锅里舀一勺老汤浇在碗里,再配上蒜泥,辣椒油、腐乳和韭菜花。火烧、豆腐、小肠吸足了汤汁,火烧透而不腻,肉烂而不糟。
没有几个北京人不爱吃卤煮的,二妮子也不例外,再喝着老北京的“北极冰”汽水,都散发着老北京的味道,估计我们爷俩明天喝豆汁吃爆肚的可能性比较大
地安门西南角“秋栗香”的栗子远近闻名,每次路过这里都见有人排队,今天闲着也是闲着,我也加入了进去
圆柱形炒炉直径快半米、高快1米,每炉每次炒20斤左右的栗子,40分钟一炉,全天运作,一天最高可卖出近2000斤糖炒栗子。
二妮子果然非常喜欢,我和她说:这是爸爸第一次送你鲜花,估计不会是最后一次,二妮子说:她希望情人节的时候您再送我,谢谢一舟嫂子的好主意。
上篇博文很多朋友看着我骑着车很滑稽,滑稽倒好,今天,骑这车我可老遭罪了,车轮子巨小,光见我两腿紧倒饬,不见往前奔,尽瞅见两厢嗖嗖超者无数。
二妮子说她自己越来越不像女的了,我注意到她没用女孩和女人这两个词。她说她眼里的女的在女的堆儿像女强人,在男人堆儿里又假装小鸟依人,没劲,她都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