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胡同情结--我的小学和十三爷王府是一宅门的
(2012-05-25 07:49:15)
标签:
校尉胡同小学北京四合院旅游 |
分类: 旅游与摄影 |
校尉小学旧址,也就是贤良寺的位置应该是这条死胡同的尽头,我这在这里走过六年半
原来的学校门大致在这个位置,早已面目全非,这个位置原来是座王府大门,面阔三间,中间是过道通向校内,左间是传达室,右间是值班室,右间值班室的那张床我还躺过,那是因为有一次在校园里开什么动员大会,天气巨热,俺中暑就晕菜了,被老师同学又掐人中又抹擦后背撂平在这里才缓过来。
印象中,进入校门(王府大门)以后是这样的(一进院落),我的小学一年级就是在左边那间小房度过的,记得第一天上学,书包里就放着一把玩具手枪,还跟邻桌的女同学臭美来着。通过穿堂过道就是二进院落,二进院落中间是一座很高大的大殿,印象是绿琉璃瓦歇山顶,大殿前有很开阔的台基,一般学校的重要活动都是在那里举行,因为隔壁是北京纸盒厂的原因,大殿内就是我们的校办工厂,干的就是:纸盒厂用机器把带有北京果脯标志的切割印刷好了,我们把多余的边边沿沿掰下来,码放整齐,新切好的纸片跟刀子似的,我们的小手没少被剌出口子。大殿的东南方向有一棵大树,足足有二十米高。大殿后面是第三进院落,记忆中都不是老房子了,大殿的西侧有一小套院,面积不小,四面房间都是面阔三四间房的开间,我们管它叫小西院,我就是在这个院子里加入红小兵的,似乎是1973年6月1日国际儿童节那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贤良寺内还有僧众。后来僧众被遣散,部分房屋被作为校尉小学的校舍,当时贤良寺的主持吴金鼎成为小学校长。寺院的前殿、东西配殿及后罩楼一层被用做教室,正殿和后罩楼二层存放经书和法器,寺中石碑被移至五塔寺石刻博物馆。贤良寺也深处于居民的大杂院之中。1988年贤良寺所在地区开始进行拆迁改造,金鱼胡同、校尉胡同、冰渣胡同的居民房被拆除以拓宽马路、改造街道、修建王府饭店。1990年代,校尉小学改建,贤良寺的大部分建筑被拆除,现只剩下寺东边的一进小院,深藏在校尉小学的高楼东边。这是现在学校后身开的一门,改坐南朝北了,是北京东城区教委的办公地,不知道里面还有没有贤良寺的老物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