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耳营村与九王坟

标签:
石像王坟老松琉璃瓦戚继光车耳营村旅游 |
分类: 旅游与摄影 |
我们是休闲驴,玩累了就找吃的喝的和住的,离七王坟往北不远就是车耳营村,我和在路上决定在那里过夜。车耳营村是2008年被评选出来的北京“十大最美乡村”之一,关于车耳营村名的由来:源于明朝大将戚继光率兵打仗经过于此并在此安营扎寨,故名车营,后人因儿话音太重呼成“车儿营”,老辈儿认为不妥,把“儿”字换成了“耳”字,演变成“车耳营”。也有人说戚继光领兵至此,战车的耳子坏了,故名“车耳营”,无论是哪种说法,车耳营的历史都不短。
车耳营村口的这棵老松据说已经一千六百五十岁高龄,颇有点黄山迎客松的味道,我推算了一下,大概是南北朝的南朝时期栽种的。老松荫庇的是座小小的关帝庙,关老爷端坐殿上。大殿背后则供奉着送子娘娘、药王菩萨,娘娘庙里供奉的是关老爷的夫人——胡金定,虽然这段经历正史野史似乎都不见记载。
这座淹没在当地农民自建房之中的就是四面塔,四面塔的四门已经被水泥封闭了,里面曾经保存着车耳营村的镇村之宝,国家一级文物,北京市现存年代最久的石像,北魏时期的。石像高165厘米,由整块花岗石雕刻而成,身旁还有31尊吹拉弹唱随歌起舞的侍者。百年来,村里人把石像当作村里最宝贵的东西供奉着,却不曾想在前些年的一个晚上,佛像被盗贼偷走,虽然后来公安机关很快追回,但可怜的石像却已经断成了六截。出于安全考虑,追回的石像没有再回到车耳营村,而是放进博物馆。虽然村民们曾经联名请求把佛像请回村里,但是他们的宝贝却再也没法回到当年那种与村民零距离亲密接触的状态当中去了。
我们哥俩儿没进“一名党员户”,直接把车开进了一家有果园的农家小院,撅了一瓶“牛二”,炒了几个农家菜,俯瞰北京城灯火通明,好不惬意。
九王坟位于北安河村北2里,座西朝东,深藏在苍松翠柏之中,规制明显不如七王坟的规模。清代的爵位分为两个系统,一是皇族的爵级,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计10级(其中镇国公、辅国公又有“入八分”、“不入八分”之别,故又可计为12级)。二是皇族之外的爵级,由分为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以上各级又分为三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9级。七王奕譞是醇亲王,而九王奕譓(感谢博友黄昏给的这个字)起初是孚君王,后才加封的亲王。九王一生无所建树,而且寿命不长,年仅33岁就去世了,只因他是道光皇帝的幼子而受到了很高的礼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