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西踏秋》---图说泰陵

标签:
碑楼宝顶神道图说雍正皇帝泰陵杂谈 |
分类: 旅游与摄影 |
图二为石牌坊,泰陵的地位从石牌坊的数量即可见一斑,为三座,一座朝南,两座各朝东西,呈“品”字形排列,明清陵寝一般都设一座石牌坊,而雍正皇帝为什么在自己的陵园大门外设置三座石牌坊至今是个谜
图五为圣德神功碑楼,俗称大碑楼。是记述雍正帝生平功绩的建筑,四面辟门,重檐九脊歇山顶,黄琉璃瓦覆顶
图十图十一为神道两侧的五对石象生,分别是文臣、武将、大象、马、狮子,主要意义是显示雍正皇帝的身份地位,也有驱邪镇墓的含义
图十二为龙凤门,由六根石柱和四段琉璃墙壁组成的,有三个门,是火焰式牌坊。起到收拢视线、突出石像生的作用。相传它是仿照南天门而建,穿过此门灵魂即升入天堂。
图十五为神厨库,位于三路三孔桥右前方(东北方向),是专为祭祀时制作、存放供品的地方,右侧为省牲亭,宰杀祭祀用牲畜的场所
图十六正中为隆恩门,左侧为西朝房(饽饽房),供祭祀时用以制做各种面食的地方;右侧为东朝房(茶膳房),供祭祀时烧制各种饮品的地方
图十七为西配殿,位于隆恩门左前方,面阔五间,进深一间;每逢帝、后忌辰日,喇嘛在此念经,为死去的帝后超度亡灵
图十八为东配殿和焚帛炉,位于隆恩门右前方,东配殿为存放祭祀祝板之地,板上写有祭奠死者的满汉两种文字,时祭祀时捧板用满语吟诵;焚帛炉是祭祀时用来焚烧金银镙和五彩纸的地方
图十九为隆恩殿,又叫“享殿”,位于隆恩门正前方,面阔五间进深三间
图二十一为二柱门,进入后寝的第一座建筑,
图二十四为哑巴院,亦称月牙城,位于方城与宝顶之间,宝顶南墙上为一琉璃影壁。传说为了保住地宫入口的秘密,凡是月牙城的工程,所用工匠都必须是哑巴,白天休息,夜间施工,上下班的路上得蒙着眼睛,完工后更得遣送到人烟稀少的边远地区居住。因为这个院子是哑巴修的,所以叫“哑巴院”。
宝城城墙内绿茵覆盖下的土丘就是宝顶,宝顶下面就是雍正皇帝宏大的地宫,不知他老人家在下面还好吗?泰陵游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