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什库天主堂
北京的天主教堂现存较为完好的有大小十四座,而其中的东堂(若瑟堂)、南堂(圣母无原罪堂)、西堂(七苦圣母堂)、北堂(救世主堂)则并称北京四大天主堂。
北京西城区中南海西侧有一条不起眼的胡同叫西什库,坐北朝南坐落着一座高大的哥特式建筑,这就是北京四大天主堂之一的北堂---救世主堂,但大家更习惯叫它“西什库天主堂”。
北堂初建于
1703年2月9日,是由法国传教士所建,原址在中南海湖畔的蚕食口,开堂时,康熙曾御笔匾额“万有真原”赐赠。1827年清道光颁旨没收并拆除,看来道光这个皇帝骨子里就是很排外的,不想,就是他在位的时候,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0年咸丰帝又颁旨将该地发还教会,六年后比以前更为高大的北堂又在原址重建。1887年光绪年间,慈禧因扩建宫苑,总觉得那个高大的北堂能俯临皇家禁地,于是打发李鸿章作为外交事件与罗马教廷和法国政府交涉,将教堂由清廷拨款白银45万两迁建于西什库,也就是现在的“西什库天主堂”。教堂建筑面积2200平米,钟楼塔尖高31米,整体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教堂为哥特式建筑风格,堂前两侧为各一中式黄色琉璃瓦亭子,内有乾隆御笔石碑保存。
(西什库天主堂院门)

(教堂的哥特式建筑)

(教堂院内中式琉璃瓦亭子)

(教堂正门)

(无数教徒曾经从这个中式风格的门口进出教堂)

(教堂彩绘玻璃)

(建筑风格中西合璧相映成趣)

(中式的雨水口建在哥特式的建筑上)

(圣路加塑像)
扎西德勒!
洛桑丹曲
北京
2009-02-2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