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掘心灵的富矿(代序)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读着轩辕岩同学的(颜稷中网名)的文集《锦瑟》,不由想起李商隐的同名诗。
李商隐这首诗,之所以让我们一读再读,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其淡淡的伤感和折射的禅味。人生旅途中,值得追忆的美丽事物真的很多很多。但是,所有美丽,必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渐渐远去。而文字,却可以将这些远去的美好永恒地留住。
轩辕岩同学真是个有心人。他将自己一年来的经历、阅读、思考极其背后维系的情感,用一个个美丽的汉字记录了下来。读着它,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一幅幅生动的图画:
——那一节语文课,我们与《犟龟》不期而遇,于是,我们一次次走在庆典的路上;
——那一次网络辩论,我们为《像树一样活VS像草一样活》而剑拔弩张、脸红耳赤。
——那一次春游,我们忘记了身份,忘记了约束,忘乎所以地出没在树林间,溪水畔。
——那一次受罚,在办公室里“以苦为乐”、“欢天喜地”,让没受罚的人眼红、嫉妒。
……
太多的美好,值得我们怀恋。轩辕岩是幸福的,他不用像李商隐那样“惘然”地追忆往事。若干年后,当他翻阅这本集子时,难忘的往昔,就会随着文字清晰浮现。
最让我激赏的,是这本集子的真和诚。一本集子,就是一个少年的精神成长史。轩辕岩在这本集子里,记录着自己与陋习斗争的经过,留下了阅读、观影的点滴思考。这些文字,没有矫饰,没有浮华,因质朴而美丽。从中,我读到了一个少年直面自我、直面心灵的勇气。考试失利后的迷茫,被缴球拍后的愤怒,战胜自我后的欣喜,都真实呈现。而最为弥足珍贵的,是一篇篇闪烁着思想光芒的读后感和观影记。其思考的力度和深度,无不显示着作者对于人生对于社会的认识。而思考的力度和深度,源于阅读的广度。文集最后的“悦读档案”,让我们窥见了轩辕岩之所如此有才的秘密。唯有阅读,唯有大量的阅读,才可以让一个人的精神如此丰盈与开阔。
文如其人,小说,剧本,寓言,散文,诗歌……文体类型的多样,表达方式的多变,无不彰显着作者的创造才情。这种才情,不是天生的,需要观察、阅读、思考、提炼。不观察,美好的事物不会涌至笔端;不阅读,文字就会贫血;不思考,文章显得浮华;不提炼,作品便会琐碎。
观察、阅读、思考、提炼,让一个少年的心灵如此深沉悠远。人的精神世界,是一座富矿,只有用心开掘,才会提炼出智慧的宝石。
期待着我们的轩辕岩同学,和书为友,与笔为伴,且走且唱,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开掘更多的矿藏。
是为序。
张祖庆
2010年7月1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