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頫才是整部《红楼梦》的匿名作者

(2009-01-11 11:52:14)
标签:

杂谈

第三十章,曹雪芹的父亲曹頫才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长期以来他被埋没了

曲乃汉

由于一些红学家长期地宣传普及,人们一直相信《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使绝大多数人早已对曹雪芹产生了深厚的思想感情,如果有人提出来《红楼梦》不是曹雪芹所著,恐怕大多数人一时无法接受。本人也是非常不情愿地改变着自已的观点。因为如果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所著,便有许多方面的问题永远解释不通,夾纒不清,左思右想,越考虑越不对头,困扰始终无法摆脱。

相反,如果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的父亲曹頫所著,眼前便会豁然开朗了,许多疑问也就会迎刃而解了,长时期的困惑也就不复存在了。而且坚持认定《红楼梦》是曹雪芹所著,恰恰埋没了另一位很有文学才华、并且有着传奇式人生经历的悲剧性人物,他就是曹雪芹的父亲曹頫。由于曹頫曾是朝廷钦犯,名声在外,在当时满清政府文字獄盛行的严酷历史条件下,决不能在作品中披露自已的名字和身份,为了保护自已,更为了保护《红楼梦》,所以在《红楼梦》一开始就把自已隐去,通过编造神话故事,把自已化托为灵通宝玉,化托为石头,整部作品是石头所记,所以书名最早叫《石头记》。

石头就是一个象征,石头象征谁呢?当然是作者,这个真正的作者又是谁呢?这就需要我们仔细、耐心地探讨了。

根据什么说《红楼梦》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曹雪芹的父亲曹頫呢?

第一,      根据那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那条颠扑不破的

定律,那就是:一切文学艺术都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实践,便不可能有对生活的真实再现。

从曹雪芹的生活经历来看,从曹雪芹的整个人生轨迹来看,曹雪芹不可能实践《红楼梦》中所描写的那种富贵繁华生活,这就决定了他不可能真实地再现那种生活,即使他有非凡的文学天才,他可以写出来优美的诗词歌赋,但是却无法写出来《红楼梦》,《红楼梦》作者必须是那种红楼生活的过来人。

在历史上,曹家从雍正五年末、六年初被查抄之后,就已经彻底败落了,这是一个明显的转折点。那么曹家被抄之前,进入雍正朝的时候,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这方面的情况尚缺乏更多史料的记载。

当时有新上任的两淮巡塩御史謝赐履的一份上奏中,提到雍正元年三月十六日奉户部咨行,“将江苏织造银两停其支给,两淮应解银两汇行解部”,表明曹頫任江宁织造之职,其财政来源被切断并受到严格控制。在这之前,前塩臣魏廷珍解给江宁织造四万两,謝赐履自已也解给江宁织造四万五千一百二十两,也要求行令曹頫解还户部。

曹頫在康熙朝共有多少亏空?不得而知。仅在雍正上台不久,就形成了八万多两的亏空。

在雍正二年正月初七,曹頫有一份上奏,说到“只知清补钱粮为重,其余家口妻孥,虽至饥寒迫切,奴才一切置之度外,在所不顾,凡有可以省得一分,即补一分亏欠。”

奏文中说到“饥寒迫切”,决不可能全是谎言。当时的形势明摆着,曹頫之舅、苏州织造李煦,因钱粮亏空数目很大,已被免官,并没收他在苏州和北京的全部财产,这已经给曹頫敲响了警钟。曹頫一家在雍正初年已陷入经济危机,需要勒紧裤带过日子了。

这时的曹雪芹年龄有多大?周汝昌先生认为曹雪芹出生于雍正二年,那么曹雪芹出生的时候,就要过着“饥寒迫切”的日子了。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曹雪芹出生于康熙五十四年,这种说法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也不必完全排除这种可能。这只能让曹雪芹在康熙五十四年到六十一年,这七八年的时间,过上富贵繁华生活。可是这时年龄太小,还不懂事,到他懂事的时候,又进入雍正朝,过着“饥寒迫切”的生活,到曹家被抄返回北京后,情况更是悽惨悲凉。

总之,从曹雪芹能够记事起,曹家就已经败落了。在过去很长时间,许多红学家向人们宣传,曹雪芹的青少年时代,一直都过着鲜衣羙食冨家子弟公子哥儿的生活,却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根本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

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又提出来,曹家被抄返回北京后,并没有败落,到乾隆初年又曾中兴,并花费很长时间和精力,要在北京尋找曹家曾经中兴的遗迹,要在北京尋找大观园的原址,然而却找不到任何史料记载为依据,连片言只语也找不到,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有关《曹頫骚扰驿站获罪案》、《刑部为知照曹頫获罪抄没缘由业经转行事致内务府移会》、《刑部为知照查催曹寅得受赵世显银两情形事致内务府咨文》等史料的发现,证明了曹家在乾隆初年的所谓中兴,只不过是一种主观设想,实际上,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事。

既然曹雪芹这一生没赶上曹家往昔的富贵繁华之盛,没有“锦衣纨裤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这就决定了他无法写出来《红楼梦》。

相反,曹雪芹的父亲曹頫,他的生活经历就会丰富曲折多了,他所经历过的富贵繁华之盛,正切中了《红楼梦》中的种种描写。

曹頫原本出生在北京一位低级官员的家中,虽然不能大冨大贵,却也衣食无忧,然而他的父母、即曹宣及其夫人的中年而逝,(曹宣逝于康熙四十四年,曹宣之妻可能去世更早)使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自幼被伯父曹寅带到江南养育。那里环境优美、人文荟萃,使曹頫从幼年起,便在风雅华贵又极冨文学艺术的氛围中成长。

当曹頫初到江南时,曹寅的长女尚未出嫁,很可能对这位从小就失去父母的小堂弟,给予很好的关怀照顾,并可能敎他念书识字,对他进行过启蒙敎育。

她于康熙四十五年秋天出嫁后,仍很关怀这位小堂弟,这使得曹頫终生难忘。到創作《红楼梦》时,就把他大姐对他深厚的姊弟之情,写进了《红楼梦》书中。书中写到,贾元春和贾宝玉,虽为姊弟,有如母子,时常带信出来与父兄说“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眷念之心,刻刻不忘。

此处有脂砚斋的批语:“批书人领到此敎,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俺先姊先(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

从以上的批语来看,曹頫化名脂砚斋,对他的大姐是多么怀念,对他大姐的早逝,是多么沉痛悲伤。曹頫的大姐即曹寅的长女、讷尔苏平郡王妃,据陈林先生介绍,她死于康熙六十一年,卒年三十一岁。到曹家被抄返回北京时,她已经去世六年了,无法对曹家进行帮助了。

可是要为曹雪芹找一位大姐,就无从谈起了,直到目前为止,根本就找不到曹雪芹有姐的任何史料,更不用说有一位当王妃的姐姐了。

康熙帝有六次南巡,曹家共接驾四次,成为旷古盛典。到康熙四十六年第六次南巡时,曹頫早已被曹寅接到江南养育,所以他能赶上康熙第六次南巡。曹頫从小就有机会看到至高无上的皇帝了,有机会看到曹家接驾那种盛大场面了,据推算,曹頫当时可有八岁左右,仍然是个孩子,可是他看到的这一切,为他日后写小说,是一个珍贵的生活积累。曹頫又化名脂砚斋,对《红楼梦》书中所写南巡事,做出了这样的批语:“极力一写,非夸也,可想而知”,“真有是事,经过见过”。

可是曹雪芹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机遇了,这一切,和他的父亲曹頫相差太远。

曹頫的青少年时代,正是曹家鼎盛时期。江宁织署如同十七世纪西欧的“文艺沙龙”,聚集着许多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经常文酒宴酬。曹家又刻印和收藏大量精本书籍,使曹頫自幼就接受了极其优越的敎育。

到了曹寅、曹顒先后去世后,命运又把他推上了江宁织造的位置,年纪轻轻就成为显贵。许多人经受了无数载的寒窗之苦,无数次的奔波,无数次的周折,也得不到的东西,却幸运地降临在曹頫身上,显然他是沾了祖宗的光。

《红楼梦》第一回开始的缘起部分,“作者自云”后面的“天恩祖德”正指于此,加在曹雪芹身上就大相径庭了,曹雪芹这一生非常不幸,“天恩祖德”能够降在曹雪芹身上吗?

曹頫见识多,阅历广,经常接触达官贵人,进京覲见过皇帝,当过数次钦差。可是好景不长,乐极悲生。在他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厄运来临,使他一落千丈,跌进了另一个世界,被免官、抄家,又被枷号示众,心身都受到极大的摧残,以后就生活在穷困潦倒之中。这种大起大落的亲身经历,使他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体验到世态的炎凉,就象经历过一场梦幻,为他创作文学作品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也能激励他拿起笔,为抒发自已的无限感慨而创作,写出来传世奇书《红楼梦》。

可是曹雪芹就没有这样的传奇式人生经历了,曹雪芹长到十几岁也不可能成为富家的公子哥儿,他不可能经过大场面、大盛事,他未曾有过红楼生活,总括曹雪芹这一生,他的经历是平淡无奇的,他的交际圈也是有限的,所以曹雪芹不可能写出来《红楼梦》,《红楼梦》作者,应该从曹雪芹这一辈,向前提升一辈,应该定在曹雪芹的父亲曹頫身上。

只不过曹頫曾是朝廷钦犯,获罪之人,不能在作品中披露自已的名字罢了。这才是问题的关键,造成《红楼梦》作者的认定长期失误的症结所在,并在其他一系列问题上,例如《红楼梦》故事的时代背景、地理背景,长期得不到合理的解释,纠缠不休,造成一个疑团又一个疑团。

乾隆时代的文人袁枚在《隨园诗话》中写到:

—————康熙间,曹練亭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人问:“公何好学?”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藉此遮目耳”………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书,备记风月繁华之盛…………————

袁枚为什么錯把曹雪芹说成曹楝亭之子而不是曹楝亭之孙?就是因为,只有曹楝亭的子辈,才能写出来风月繁华之盛,曹楝亭的孙辈是无法写出来风月繁华之盛,因为曹楝亭的孙辈正和袁枚自已是同时代的人。

袁枚生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袁枚的年龄可能比曹雪芹还大几岁,他长期生活在江宁,并在乾隆十年到十三年做过江宁知县,他深知曹家的富贵繁华之盛是在康熙朝,曹楝亭的子辈恰逢其时。之后曹家败落就返回北京了,象袁枚这一代人正相当于曹楝亭的孙辈,是无法经历过曹家往日的繁华之盛。当见到《红楼梦》书中写有曹雪芹的名字,(袁枚究竟读没读过《红楼梦》仍然是个疑问)或者听说《红楼梦》书中写有曹雪芹的名字,就把曹雪芹当成曹楝亭的儿子,造成这样的误会。

总之,曹雪芹从少年时代起,就不可能实践到富贵繁华生活,这就决定了他无法写出来《红楼梦》,而他的父亲曹頫的人生经历却充滿着传奇色彩,这是曹雪芹所不能完全具备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