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理显的三个时期 —— 山本理显 x 伊东丰雄 (一)

标签:
文化 |
译:徐锋
注:本文已发表于2001年12月刊“世界建筑”,转载请标明出处。
一、围绕早期的三个住宅
■
伊东—— 这个提纲是山本你亲自拟定的吗?
山本—— 正是。第一章是住宅,第二章可能商业建筑多一点,但是还包括都市景观设计等。第三章开始公共建筑变得多了一点,而且我觉得围绕一个建筑有很多人参与了进来。这个阶段我重新开始关注了作为设计一方究竟位于什么位置在创造东西。我正是将各个不同时期我自己所关注的东西列举出来,作为章节的题目。
第一章是做“山川山庄”、“石井邸”和“藤井邸”的时候。“山川山庄”是在1977年,正好是伊东先生“中野本町的家”的次年。而且记得筱原一男的“上原街的住宅”、长谷川逸子的“燒津之家”和安藤忠雄的“住吉的长屋”都是同“山川山庄”同年。我认为我自己是属于比伊东先生一代稍微后面的一代,所以觉得从伊东先生一代受到了很强烈的影响。一方面对筱原一男的非常具有象征性的空间魅力感叹不已,一面又对他的正好相反面的生活、家族、制度等等与建筑的关系产生了兴趣。或许我的关注更倾向于后者。或许可以解释为对当时很多建筑师都关注于具有很强象征性的空间的情况的一种反抗。
第二章是从设计“GAZEBO”杂居高楼开始,之后幸运地设计了“ROTUNDA”、“HAMLET”,且可以在市中心设计的机会也光顾了我。应该是1986年到1988年左右。之后是1991年的“熊本县营保田漥第一住宅区”,进行到1994年左右的“绿园都市”项目。在这8年到9年的时间里,进行了一系列不关注城市这个环境就行不通的建筑设计。
现在一回想起来,当时正好是泡沫的时期。对于我来说好像是“末班车的泡沫时期”,作为独立的“我”对于后现代的表现形式究竟有什么关系,是我当时很关心的问题。当时我还在思索在与城市的关系中,我的表现(自我的表现)究竟能不能进行说明。“GAZEBO”或许不是这样,但是从“ROTUNDA”、“HAMLET”之后的“绿园都市”,尤其是“绿园都市”中的“XYSTUS”等建筑是当时对我最有意义的,虽然有人说是商业建筑,但“表现”非常突出地表现在建筑里。“保田漥第一住宅区”里面也多少有一些这样的成分。
就这样我把自己的表现通过“与城市的关系”使之满足从外观上的要求,并且也说服自己。但是当我连续做完了“绿园都市”中的8个住宅之后,发现一幢一幢的建筑的表现、对于一个建筑的理念贯彻得越强,这种理念越是脱离作为城市的这个环境。这是当时对于我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正好从这个时期开始“岩出山町立岩出山中学校”、“崎玉县立大学”、“广岛市西消防署”、“公立未来大学”等公共建筑项目进入了我的手中,这时我开始考虑作为“自己的表现”与建筑的社会性的作用、与环境、与多人参与的设计的过程究竟是怎样的关系,或者作为“自己的表现”究竟有没有必要等等,成了对于我比较深刻的问题。我将这个时期归结为第三章。所以,我觉得还算清楚地总结了我至今为止的建筑经历。
■ 集落调查的影响
伊东—— 山本虽然与我开始的时期有所不同,并且所处的世代也不尽相同,但是从早期开始同我互相见面,不断地进行着相互批评式的交谈——基本上都是在酒席之上(笑),在这个意义上倒是觉得你离得很近,尤其对我来讲。现在山本你把自己的作品分为3个时期,对此我也有同感。
首先,山本最初建立事务所是在73年吧,到那时为止山本一定是做了一些东西吧(笑)
山本——
伊东——
山本——
如果说我从谁处得到了影响,倒是大学院毕业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进行了调查旅行,其中看到的许多东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我从来不曾想过模仿我所见过的东西,但是很可能片断性地出现在我的很多作品里。
同时我从比我稍微上面的一代建筑师当中,比如以伊东先生为首,石山修武、长谷川逸子、坂本一成、安藤忠雄、石井和綋等等,都是多彩的一代,我经常收到影响。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筱原一男先生作为评审员的时候,伊东先生有一个非常出色的住宅方案。
伊东——
山本——
http://s10/middle/5b39bd9ftab206a7591f9&690——
藤井邸
http://s7/middle/5b39bd9ftab206b452206&690——
山川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