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家务劳动父母该不该给钱
(2009-11-04 22:12:18)分类: 家庭教育 |
先说说孩子做家务劳动,父母给钱的利与弊。
有利之处:
1.
我们是处在物质社会中,基本都是按老取酬的。孩子做家务,父母适当给些钱,让孩子更有参加劳动的激情,因为他们通过劳动会得到相应的报酬,可以充分享受劳动的收获。这样一来,孩子也会常常向父母要求做些简单力行的劳动了,其实也是父母让孩子可以长期拥有参与劳动的愿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
2.
孩子们都有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知道不是每次开口向父母要时,父母就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如果通过干家务活,让自己有一个“赚钱”的途径,自己手上有些可以自己支配的零用钱,这样他们就会明白,通过劳动可以满足需求,更可以创造快乐。孩子干家务给予报酬,也让他们体会到赚钱的辛苦,让孩子知道每一分钱都是通过自己的“辛苦”劳动挣来的,花每一分钱时都应该精打细算,学会合理支配。我们都知道,孩子花父母的钱时都很大方,让他自己花自己的钱时都很“小气”,所以,父母也可以在孩子使用零花钱时,告诉他们如何学会理财。
有弊之处:
1.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当要求孩子做些简单的家务事时,孩子开口就问多少钱,往往是讨价还价,最后还觉得钱太少而不去做的情况。做家务活主要是让孩子学习在家里尽义务的一种方式,就像他们将来要在社会中尽义务一样。所谓“家务”,就是家庭的义务。让孩子做家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应做的必修课。不要凡事都和钱扯上关系,不要让生活金钱化了。
2.
其实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孩子从小爱劳动的习惯。让孩子把做家务当成对家庭的一种奉献和对父母辛苦抚育自己的一种回报。让孩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观念,树立一种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比追求金钱至上的观念要好得多。
让孩子学习干活首先要求要适当,要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出发要求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1-2岁的宝宝。一般来说,1岁半-2岁的宝宝已有了模仿大人做事的意识,什么都想自己试一试。如看见妈妈洗衣服,宝宝总喜欢帮忙;妈妈一进厨房,他就要帮助拿菜;吃饭时要求自己吃;洗脸要求自己洗。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可以让宝宝帮助大人拿个线团、帽子之类的小东西。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因为宝宝太小,经常会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而阻止孩子的这种行为。要知道,本来没有懒孩子,懒孩子都是父母自己“培养”出来的。
3-4岁的儿童。3-4岁时,孩子就可以学会力所能及的劳动了,他们一般都有参加劳动的愿望。孩子会要求“我自己穿衣”、“我扫地”、“我拿碗筷”,反对大人的帮助和干涉。一旦宝宝经过自己努力穿好了一件衣服,拿到了一样东西,就会感到满意、愉快,有成就感,因而增加了他们对劳动的热爱。
5-6岁的孩子。到了孩子5-6岁的时候,就不妨让他学会系鞋带、整理书包和玩具之类的事情了。总之,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就可以教他学着干。这时期爸爸妈妈千万不要打击宝宝劳动的积极性,一定要大力支持、帮助指导宝宝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即使打碎点东西也不要可惜。
7-13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到学校进行正规的学习了,学校也开始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甚至会有专门的课程学习一些相关的劳动技能。如:制作简单的食物(蛋糕,饼干之类);如何正确使用家用电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是最强的,父母完全可以花些时间和孩子一起,边演示边实践,让孩子一起参加这样的家务劳动,让孩子充分感受劳动所带来的快乐和巨大的成就感。建议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安全使用微波炉,烤炉,洗碗机,洗衣机,吸尘器等轻便而简单的电子产品,帮助父母,为家里做些事情。
13岁以上的孩子,由于学业的增加,参加劳动的时间减少,再加上青春期孩子的叛逆,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做好自己的事情,其实是每个人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我们不仅做好自己的事情,还要学会为他人服务,更要学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懂得感恩于人。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们爱劳动,对以后树立良好的劳动习惯是非常有好处的。其实孩子做好一件事的报酬是给予他一个微笑、一个拥抱,或者说一声“谢谢”,家长要用自己的行动让孩子产生劳动以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家庭教育是多姿多彩,各种各样的,因为条件不一样,可以制定不同的措施,归根结底就是为了使孩子早日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