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2.24——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013-07-29 10:44:47)
标签:
《论语》 |
分类: 《论语》习得 |
12.24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曾子说:“君子通过讲习文章学问、诗书礼乐来聚会朋友,通过结交朋友辅助自己培养仁德。”
朱熹对本章的阐发是:“讲学以会友,则道益明;取善以辅仁,则德日进。”通过讲学、会友,增广见闻,辩驳道理,那么参与者对人生、社会和世界甚至宇宙的规律的理解和把握会更加明确,更加准确;通过讲习会友,采纳雅言善言,比较自己的优劣缺失,鉴照、观摩他人的深厚广博,使自己励志发奋,仁德日进,从而培养形成自己的仁爱高贵的品德。可见,朱熹主张讲学会友的目的在“道”和“德”上,在于明道进德。
现代社会且不说各级各类、各种各样的正规或非正规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是名目繁多,几乎无所不涉及的各种讲学、学术类会议活动,在世界各地每天都在进行,但他们能达到明道进德的境界吗?更多的是在探讨“技”和“知”,即知识和技艺技能,往往离“道”远,离“仁”“善”“德”更远。古人认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各种讲学学术活动,其根本目的是明道进德,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操守、仁善的道德品质,而我们现代人举行这些活动也不少,而其主要指向在于知识技能,是不是本末倒置、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呢?
至于现代人用在交友上的时间,交友的方式也不少,但我们反思一下,我们交友的目的是什么呢?也许有些人认为这样的反思也是多余的,而把交友的目的定位于打发时间,情绪宣泄,或者停留在意气相投的层面。这的确是普通人最基本的交友之道,相信古人中的大部分人也是如此,但是儒家还是希望普通人稍微提高一点,上升到“君子”的高度;现代人能不能稍微“伟大一点”,稍微“高尚一点”,向前多迈一小步,向高处多升一小步呢?也就是说,我们交友、与朋友相处之时,有意识地选择那些可以相互增进人性善良、去除人性庸俗邪恶的活动,增进人的道德,褒奖人的仁爱之心,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我们现代人活得比古人更有尊严,更有意义和价值,至少不差于古人,不辜负自己。因为毕竟“人往高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