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2.1——克己复礼
(2013-06-26 21:13:15)
标签:
《论语》 |
分类: 《论语》习得 |
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有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向老师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道:“克制自己合乎礼就是仁。一旦每个人都克己复礼,那么天下就归依仁了。为仁是自己的事情,与别人有什么关系呢?”
颜渊说:“愿闻其详。”孔子说:“不合礼的不去看,不合礼的不去听,不合礼的不去说,不合礼的不去做。”
颜渊说:“我颜回虽不聪明,但还是让我照您说的去做吧。”
典型性儒家思想,投石击水由内到外涟漪式逻辑:一个人的性情思想内在品质好了,那么这个人就立起来了,就成了有主见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个体了;每个个体都归仁合礼了,那么整个天下也就有序有道,走向正轨了。但问题是社会不像水圈涟漪那样简单,“天下归仁”“大同社会”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历史已经证明,独善其身,“修齐治平”这一套,“内圣外王”这一套从未真正实现过,反而被历代专制独裁者所利用,起到了维护巩固其统治,使专制独裁走到极致的作用。个体固然重要,大环境和制度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有“礼”未必“仁”,无“仁”何必“礼”,社会最恐怖的是生出大批满口仁义道德,实则男盗女娼的“假圣人”“伪君子”。至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知孔子和颜回是否能做到,若有真正做到的人,那或者成为土偶木梗被供奉,或者就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