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11.24 ——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
(2011-10-29 08:20:31)分类: 《论语》习得 |
11.24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
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季氏子弟季然问孔子:“仲由和冉求可以称得上大臣不?”孔子说:“我以为你问别的什么呢,原来你问仲由和冉求啊。我所说的大臣是指那些用大道事奉国君,行不通就罢手的人。如今仲由和冉求,只可以称得上是备位充数的臣属罢了。”
季然又问:“那么他俩是顺从听话之人了?”孔子说:“杀父弑君这样的事,仲由和冉求应该是不会跟着去干的。”
季然是季氏子弟,看到连孔子的弟子仲由和冉求也在季氏门下当家臣,大概很得意,想得到孔子的更多夸赞,以证明季氏专权僭窃的合法性,孔子不卑不亢,通过谈论真正的大臣之道(“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评说仲由和冉求只不过是备位充数的臣子,实则讽刺斥责季氏僭越专权的行为,揭露其弑君窃国的企图。
自己的弟子虽然混沌不清,但毕竟与季氏不同,不能“一锅烂”,因此孔子肯定地回答,当季氏杀父弑君的时候,仲由和冉求是不会跟从,不会助纣为虐的。这既是对弟子的保护,也是对弟子的侧面警告。
孔子对弟子的感情是复杂的,大概为人师为人父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既希望他们有所作为,又怕他们蒙昧不清,陷入圈套,掉进陷阱;既想得人夸赞,又怕他们的缺点得不到纠正;既希望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又怕他们看问题不够深刻,被人利用,为虎作伥。从另一角度,作为学生子弟,应当领会师长的良苦用心,既积极参与社会变革,同时在大是大非前要头脑清醒,立场分明,看问题深入,避免助纣为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