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11.16——过犹不及

(2011-03-12 10:17:00)
标签:

杂谈

分类: 《论语》习得

11.16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贡问道:“子张和子夏哪位贤能?”孔子说:“子张常过分,子夏常不及。”

子贡接着问:“那是说子张比子夏更好了?”孔子说:“过分同不及一样都是不好的。”

孔子认为,子张才高意广,但喜欢繁难勉强,做事常常过分;子夏笃信谨守,但规模狭隘,做事常常不及。所以当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位更强的时候,孔子对二人做了哲学意义上的高度概括,指出他们的缺点,我想二位弟子听到后一定会有醍醐灌顶之感,从而得到人生的指导。

子贡大概一直认为凡事过总比不及好,于是孔子道出了“过犹不及”这一高度凝练并同样具有哲学高度的思想。

过度看起来好像胜过不及,因此有些人凡事唯恐不大,什么“大思维”“大构想”“宏伟蓝图”“大手笔”“大文章”“宁左勿右”“矫枉必须过正”等等,楼一定是世界最高的,广场一定要世界上最大的,“老子天下第一”,不惜劳民伤财。如此浮夸、好大喜功、追求表面繁荣的恶劣风气,历经劫难而不知改悔,原因固然很多,难说说不是这种“过胜不及”意识在作怪。

俗话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向前多走一步,就可能走向事物的反面。因此孔子希望他的弟子,做事既要尽最大努力以免不及,又要抑制奢欲避免过度和过分,凡事恰到好处。这也就是孔子所追求的“中庸之德”“中庸之道”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