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答题模板】高三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模板(分类)总结和选择题答题方法总结(1)

(2020-06-02 14:28:18)
分类: 地理

01

答题模板和技巧

选择题


审读背景材料,明确中心问题

二、明确题干要求,激活头脑知识

注意题干的设问导语,比如:“最多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最合适的是”。

三、分析解题条件,确定思维方向

1.明示条件(显性)

2.暗示条件(隐性)

3.多重条件(两个或以上条件)

4.限定(或特定)条件:数量词,方位词,程度词

5.借用条件;用同一事实的不同说法给出条件

四、确定题目类型,选择解题方法

1.直选法(记忆的再现)            

2.排除法(降低难度)

3.优选法(题干中有“最”“主导”“主要”“第一”“核心”“关键”等字眼)

4.图解法(利用示意图辅助解答选择题)               

5.计算法

五、认真分析选项,作出正确选择

1.错误叙述,因果不对         

2.表述绝对化(迎风坡降水一定多于背风坡)

3.前后矛盾                   

4.混淆概念            

5.表述错误或不完整

6.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举例不当(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

 

02

答题模板和技巧

综合题

五步操作程序:

   1)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和“指令动词”和“限定词”

常见“指令动词”的把握和答题要求

描述

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简述

(简析)

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说出

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阐述

(说明

“分析+叙述”;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和观点;

语言格式:因为…所以(导致)..

例析

“实例+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实例,从这个例子分析其具体做法

评价

“有利+不利”;语言格式:有利:1、2、3..。不利:1、2、3..

分析

“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

语言格式:有利:1、因为..所以(导致)..2..。不利:1、因为..所以(导致)..2..

比较

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语言格式:因为A..,所以A比B...

意义

正面意义+负面意义;本地区(事物)意义+其它地区(事物)意义

影响

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本地区(事物)影响+其它地区(事物)影响;现在的影响+将来的可能影响;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

措施

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当地措施+合作措施

判断

理由+结论。语言格式:正确(合理)或错误(不合理)、因为..所以..

变化

体现“提高、上升、增加、下降、先降后升、先升后降”思路

关系

思路:A导致B导致C..。体现“因果关系、前后关系、时间关系、主次关系”

结构

所占比例;主要组成;适当评价其合理性

2)列出“模板”。(见下面的常见模板)

  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直接原因,后间接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答题模板

一、原因、措施类设问

1.气候成因分析

地理要素

影响因素

原因分析

气温

太阳辐射(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等

纬度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纬度高,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纬度低,气温的年变化小,纬度高,气温的年变化较大。

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相对较高。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大,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小。

地势高的地区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气温日较差谷地大于平地大于山地(微观),高原大于平原(宏观);纬度低且海拔高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小。

降水

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植被和水文状况、人类活动

沿海降水多,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锋面(冷锋、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湿度较大,降水相对较多

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雨岛效应、人工降雨等方面

 

2.河流特征成因分析

地理要素

影响因素

原因分析

流量变化

降水量的变化或气温变化、流域面积的大小、水利工程和湖泊的调蓄

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大。

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河流流量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大。

流域面积广,河流的流量较大。

修建水利工程(水库),下游和流量变化减少。

湖泊对径流有调节作用,湖泊下游地区河流的流量变化减小。

凌汛

纬度、流向、流域气候

由低纬向高纬流。

有结冰期(气温在0以下),结冰时间高纬早、低纬晚,融冰时间低纬早、高纬晚。

河道狭窄,弯道处。

水能

流量、落差

流域内降水多,河流流量大,且水位落差大的河流水能丰富。

航运价值

自然因素(河流的通航里程、水量大小及其变化)和社会经济因素(流域内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和城市数量)

降水量大,流量大,降水季节变化小,冬季气温在0以上,无结冰期,常年可通航。

平原地形,河宽水深,水流平缓,则航运价值大。

流域内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客货运输量大,则航运价值大。河流流向与客货流流向一致,则航运价值大。

3.自然灾害成因分析

地质灾害

自然原因

地形起伏大;地壳运动导致岩石破碎;降水集中;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

对植被的破坏;工程建设等

洪涝灾害

自然原因

降水强度大,降水持续时间长,导致河流水量大;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等

人为原因

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围湖造田等

干旱灾害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降水少;降水和蒸发的时空变化、气候异常等导致河流水量小且季节变化大

人为原因

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污染和浪费严重

4.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环境问题

成因分析

解决措施

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

地势起伏大,坡度大

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

植被覆盖率低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促进农林牧综合发展,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状况,合理放牧;大力开展矿区的土地复垦工作;采用工程、生物、技术措施,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

人为原因

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开矿;土地利用不合理

土壤盐碱化

自然原因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旱涝灾害频繁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秸秆覆盖;营造防护林;间作套种等

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

土地沙漠化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土质疏松,植被少,大风日数多

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5.人口变化的成因分析


成因分析

人口迁移

自然原因

迁往自然条件好的地区(具体结合地区特点分析)

经济原因

迁往经济发达和工资水平高的地区

社会原因

政策、战争、就业机会和婚姻家庭等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

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生育观念的转变、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

6.人口与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

表现

措施

人口

问题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人口素质较低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发达国家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城市化

问题

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

集中供热,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建立绿化隔离带;污水达标排放,建设污水处理厂;及时清理垃圾,实行分类回收利用;噪声大的工厂布局应远离城市

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就业困难、住房紧张、治安环境差

合理布局城市交通,加快城市交通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城市住房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加强治安管理

7.工农业生产问题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问题

表现

措施

传统工业区

传统产业衰落;环境污染严重

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逐渐成为一个以传统工业为基础、以新兴产业为增长点的综合性工业区;调整工业布局,各行业均衡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发展交通

我国的

粮食问题

人均粮食产量不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自然灾害频繁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使用优良种子,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质量;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8.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问题

表现

措施

工业化与

城市化问题

产业升级面临困难;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构建大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流域开发

问题

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

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业;改善环境与发展旅游业相结合

我国的能源资源问题

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衡;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单位产值能耗高;能源需求增长快,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原油进口依存度超过警戒线,原油进口地过于集中

开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积极开展能源外交,促进石油进口多元化,建设石油储备基地;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

节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实现产业升级;提高能源利用率,推广节能技术;

区域协调

发展问题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取长补短,区域合作,共同发展

 

二、分析评价类设问


分析、评价内容

农业

生产

有利条件

水热组合条件好(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平坦;河网密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扶持;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

水热组合条件差(雨热不同期);地形崎岖;土壤贫瘠;气象灾害频发(旱涝、寒潮、干热风等);降水稀少,水源短缺;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农业生产资料缺乏;农业劳动人口少;水利等农业设施落后;

工业

生产

有利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品种齐全;能源充足;交通便利;劳动力数量多且素质高;消费市场广阔;技术力量雄厚;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国家政策的支持

不利条件

矿产资源缺乏,能源短缺;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等

港口

建设

水域条件

航行、停泊条件:河港——沿河、水深、河宽、流缓;

海港——沿海、水深、易停靠、避风的海湾等

陆域

(筑港)条件

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便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交通条件(影响客货流的集散);腹地条件(经济腹地的大小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客货流量,进而影响港口的兴衰);依托城市(城市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利于港口的建设和发展)等

政策条件

自由贸易和对外开放有利于港口的发展

人口

城市

分布

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矿产资源丰富。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发达),工农业发展较早

不利条件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都不适宜人类生存

河流

航运

自然条件

地形——平坦,流速缓,易于航运。

气候——降水量大且季节分配均匀,流量大且稳定有利于航运;冬季气温高于0,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

土质——土质紧密,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航道深。

人文条件

河流流经地区的经济

区域

发展

优势

优越的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条件;丰富的矿产和能源;交通便利;劳动力数量和质量方面占有优势;发达的教育和科技;优美的环境;政策支持等

劣势

地形、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方面的不利因素;矿产和能源短缺;交通不便;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科技落后;劳动力素质较低等

资源

开发

有利条件

资源条件(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条件(市场广阔),交通条件(交通比较便利)等

不利条件

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资源枯竭问题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