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河口海岸带

分类: 地理 |

河流入海口的海岸地区人口、城市和产业活动更加密集,而且海陆的交互作用更加显著和强大。这一地区是河流和海洋的共同作用地带,具体表现在即有河流的堆积和侵蚀作用,也有潮汐和海浪的侵蚀与堆积作用,两个的强弱此消彼长,同时也引起了海退与海进、陆进与陆退的变化。
01
河口海岸带
感受真题
2016年新课标I卷7,8,9题 – 共12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答案:CBD
2016年新课标卷9,10,11题 – 共12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答案:DBA
2015年新课标I卷10,11题 – 共8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课标,10,4分,)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2015课标,11,4分)推测1992—1997年期间
答案:DB
02
河口海岸带
探究一-下游河床形态
思考:近岸海水作用与流水沉积作用的关系?
(1)河流处于汛期:流水沉积显著,入海泥沙多,堆积作用强,海水侵蚀作用弱。
(2)河流处于枯水期:流水沉积作用弱,入海泥沙少,海水侵蚀作用强,堆积作用弱。
11.特威德河河口修筑堤坝是为了
12.特威德河河口堤坝的修建,产生的负面影响是
答案:AC
03
河口海岸带
探究二-河口三角洲
问题:三角洲是怎样形成的?
当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由于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便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
总结:河流堆积地貌形成条件
河流堆积地貌形成条件
(1)河流携带泥沙
(2)流速变慢
思考:河口三角洲的发育,还应考虑哪些方面?
河口地区海浪侵蚀、洋流、河口外水下坡度、地壳运动等
河流堆积地貌形成条件
(1)河流携带来泥沙
植被
流速
流量
流域内土质性质
流域内降水强度和频度
(2)流速变慢
地形平坦
河道变宽
河道弯曲
障碍物的阻挡
入湖口和入海口处,湖水、海水顶托
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亚马孙河口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
答案展示
亚马孙河口地带位于地壳沉降区域;
流域内降水均匀,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加上河流流经广阔的平原地区,泥沙中途沉积,河口输沙量小。
河口地带潮汐作用强,泥沙不易沉积;
有暖流经过,泥沙被大量带走,沉积作用弱。
关注微信公众号
“地理科学研究苑”
高中地理资料大礼包一份
具体下载方法:
第一步,关注本微信公众号
第二步,在公众号对话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