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识经济时代的区位优势分析

(2009-04-11 19:31:58)
标签:

区位优势

知识经济时代

日本

杂谈

分类: 地理

 知识经济时代的区位优势分析

----------------------------------------------------------------------------------

                张芸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710069

 

    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知识革命的推动使得迅速对其做出反应的发达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美国更是以它近10年来的持续的高增长、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的最佳经济发展态势,冲破经济危机威胁的笼罩。同时一些发达国家也因此凭借科技优势的而极大地扩张了自己的国际影响力。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首要的问题并不是如何在不具备工业化、息信化的前提下进入知识经济,而是要充分了解本国、本地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掌握知识经济时代的区域发展条件,根据国情确定区域优势,制定宏观经济策略,改革体制,避免国际竟争地位的进一步恶化,或改变被动地位,多方面迎接挑战。因此,研究知识经济时代的区位优势变化,是一个根本性的、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一、区位优势内涵的演变

区位优势的概念是工业社会提出的,并且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主导产业选择的依据,但如同农业社会依托土地、工业社会依托自然资源一样,知识经济社会是首要依托是智力资源。大宗自然资源的区位对生产的约束作用明显减弱,工业区位理论不能作为知识经济产业布局的基础理论,区位优势在新的经济形式下也有了新的内涵。

1.区位优势的概念

区位优势,即某一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或优越地位。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管理、政治、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区位优势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单项优势往往难以形成区位优势。工业社会以工业、制造业、采掘业为主要产为,大量采用机器生产,工业生产的布局,在规模和技术路线既定的前提下,不光考虑接近原料地与消费地,还要考虑当地及周围劳动力来源、协作条件与城镇基础设施等。一个地区的区位优势主要就是由自然资源、劳力、工业集聚、地理位置、交通等所决定。同时区位优势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随着有关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区位优势的内涵的发展

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土地资源是经济的基础,以农来和牧业为主,决定农牧产品产量的土地资源与影响农牧业的集约程度、技术传播与市场的距离是区位优势的主要方面。工业革命以后,新技术和新市场的出现,对区位优势的影响较大,区位优势的内容逐渐拓宽。由工业社会的发展变迁,就反映出不同时期区位优势的相对性与发展变化。初期的钢铁工业以木炭为燃料,耗费大,炼铁厂多靠近森林,由于交通不发达,销售范围有限。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耗煤做燃料,又趋向煤产地设厂。技术的不断更新,煤耗降低,运输成本下降,使得既无铁矿又无煤矿的日本创造出临海型钢铁厂。原因在于日本具有发达的炼钢技术,充分利用世界资源、市场,适用于新形势下的综合区位优势。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区位优势

1.知识经济

联合国研究机构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指出,知识经济以智力资源和知识的占有为价值体现,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其主要标志为:1它以知识、智力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并如同劳动力和生产资源一样直接存在。2在经济生产发展过程中,知识可以形成产业经济。

知识与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代表学者美国经济学爱保罗·罗默从理论上解答了缺乏自然资源的国家为何不一定是穷国,领先国家的最有效的是持续发展的问题。他认为知识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强调创新是可以不断积累的非竟争性知识,并且重新定义生产的基本输入为实物资本、创新知识和人力资源。

知识经济追求经济发展可持续化,促进入与自然协调发展。其指导思想是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来取代己近耗竭的稀缺资源。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源泉。由教育业、科研业、信息业一起构成的智力产业成为主要产业。学习成为生存的先决条件,知识经济的发展最终取决于人的素质。信息革命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与方便,知识传播速度加快,知识量巨增,更新速度加快。克服了贸易、学习、交流等在地理和时空上的自然障碍,现代信息技术设备代替和减轻了人类脑力劳动,大大提高了脑力劳动的效率。

2.知识经济时代的区位优势

传统区位理论认为,愈是难转移的区位因素,愈有可能给地区经济发展作贡献。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因素却占主导地位。人创造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人创造知识经济的核心——知识。人的流动性,尤其是掌握知识、技能的人才的流动性是很大的。这给传统的区位优势理论带来巨大的冲击。

(1)人才是最重要的区位优势

经典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生产的分布取决于天赋的自然资源与生产要素的占有率,因此,19世纪像日本这样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注定了贫穷的命运。然而知识经济时代,天赋自然资源优势不再成为一种竟争要素,因为现代产品所耗费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20年代的创新产品汽车,是由60%的能源和原料与40%的技术与知识构成,而90年代的开创产品电脑芯片,是由2%的能源和原料与98%的思维、技术、知识构成。现代交通、通信来的发展,也使资源能以较低的成本运送到任何需要它的地方。自然资源价格从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下降了60%,以后还会继续下降。资本也不再是一种竟争要素了,随着世界资本市场的发展,借贷是很方便的事。而知识、技术与创新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活动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硅谷之所以在那儿,是因为那里是智能集中之地。

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务和技术吸收能务是最积极的区区位势。技术本身的极化工能,在资金、劳力等要素的可移动性越强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则越强。

知识经济时代,标准化大批量生产的方工将发生变化,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将扩大。知识的价值正是依靠强调与其他商品不同而产生的。在这种竟争上,商品流的周期与其他商品必将越来越短,新技术的寿命也将缩短。结果,知识经济时代里,人的知识、经验和感觉成了最重要的生产手段。并且这些手段与劳动力本身已经不可分割地一体化了。

(2)传统要素隐退为区域环境

在传统的地域发展政策中,多是以在本地区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选择、发展主导产业,对大型工业项目进行巨额投资,期望这些项目能产生足够的乘数效应,使它们的经济效益扩散到不发达地区,以缩小地区差异、达到共同富裕。无论是“自下而上”的以地区固有的技术潜力和地区的技术接受力为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的方法,都失于片面化。前者忽视了地区创新的能力,后者又往往忽视了把地方条件与宏观的结构变化相结合的重要性。全面地看待区域发展问题,需要认识到技术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竞争环境的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是持续增长的关键,传统的经济要素如资源、资本、劳力等,因在知识经济下在生产要素中的地位下降,隐退为区域环境的一部分。区域综合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自然环境要考虑地区与全球的变化关系,对知识经济技术的束缚作用较小,而人文环境则包括重视科学技术的的社会文化环境、地区的研究开和开发基础、先进技术企业的聚集情况、政府的宏观政策支持、区域市场状况等多方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区域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3)区位要素的多样化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实现经济现代化、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增强国力的先决条件,加之科技活动极强的极代功能,使之成为区位优势中的首位要素。但科技活动区位的特殊性在于虽然区域积极培育适合的区域综合环境,但科技活动区位却是由科技人员的偏好决定的。因此,吸引科技人员,发展经济的区位优势就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据文献分析,有以下主要因素:靠近创业者的出生地(或居住地、学校等)、有熟练劳动力的供应、靠近顾客、靠近大学、有土地供应、企业发、接近交通网、政府支持、靠近其他科研机构、社会文化质量、环境质量、气候地形质量、靠近其他公司、土地费用、区域市场等。

三、结束语

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企业模式发生和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同时也使世界各国看到了知识经济发展的前景,纷纷调整科技、经济战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从发展中国家要素禀赋出发,从增长理念上突破新古典主义的禁锢,在区域优势与结构变革间建立有机联系,从而使国民经济持续而快速、合理地增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