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兽医的成长之道
(2016-02-15 15:49:54)
标签:
兽医技术学习过程规律执业宠物医师蒋宏 |
分类: 诊疗心得 |
我对现在中国的临床兽医的教育方式很不以为然。中国的临床兽医教育的目标确定是生产临床兽医。临床是技术活,要拿得起、做得到、干得漂亮。而我们迄今为止的教育方式绝大多是是坐而论道、侃侃而谈。既不看眼界也不涨见识,学生毕业上不沾天下不着地,既没有北大的学术也没有蓝翔的技术——大多数不合格。
技术这东西,名师出高徒。自己瞎捉摸的难免挂一漏万,大多不上道。中国缺少小动物临床的沉积,临床界又颇沾染高速发展中的乖戾之气,静不下心来。这么些年,中国的临床兽医们除了在自己的圈子里咋呼,居然没有一位登过大雅之堂。嗟乎?!
技术的成长只有一条途径,即从耳熟能详到眼见为实,从眼见为实到烂熟于胸,从烂熟于胸到得心应手,从得心印手到庖丁解牛。这条途径,须得步步扎实,方能够学有所成。
学生听老师讲课,记忆力理解力好的,大多数能够应付考试,这叫耳熟能详,包括拿到执业资格证的水平也不过如此。
临床老师带学生临床实习,做给学生看,这叫演示。学生看老师怎么准备、怎么操作,这是眼见为实。见与不见差别天壤,这决定了是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兽医临床的见识需要很长时间,国外的兽医做实习医师的时间往往2年以上。见多才能识广。
兽医有了见识,结合所学理论,就能潜移默化地将这些技术的流程和操作的环节消化吸收,并开始在心中演练,这是烂熟于胸。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积累多了,难免手痒,这就进入了实操环节,我们叫这个过程得心应手。学生做,老师指导,慢慢地学生开始掌握具体的操作细节,技术开始成型。
练得多了,肌肉开始形成良好的记忆,感觉会替代操作过程的教条。熟练到一定程度,心头所想,手上体现,达到一种高度的和谐。这是庖丁解牛。
老袁很是羡慕日本兽医协会委培的外科医生,人在堪萨斯州立大学教学动物医院一呆五年,学的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