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母婴零传播,乙肝准爸妈要做到这两点

标签:
亿友公益母婴零传播乙肝病毒联合免疫 |
分类: 乙肝知识科普 |
母婴传播是乙肝主要传播方式之一,主要发生在母亲生产过程中,多为在分娩时,接触乙型肝炎病毒阳性母亲的血液或体液感染,自1992年我国实施对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已明显减少。
1.宫内感染与乙肝e抗原导致有关?
自从发现乙肝可以通过母婴传播感染后代,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就一直被医生们关注。最初,医生们注意到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与母亲体内的e抗原有关,即e抗原阳性母亲所生的宝宝母婴阻断失败率高于e抗原阴性母亲所生的宝宝(图1)。
http://7816731.s21i-7.faiusr.com/4/ABUIABAEGAAgpNDVyAUohqHZ_AQwgwU4mgM.png
图1.
2.乙肝病毒DNA复制水平是真凶
后来,医生们发现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母亲体内乙肝病毒DNA复制水平。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后母婴阻断失败的病例大多发生在母亲血液中乙肝病毒DNA含量在≥10的6次方或≥10的7次方拷贝/毫升的乙肝妈妈身上,她们所生的宝宝母婴阻断失败率常常可高达20%以上(图2)。因此,医生们想到给乙肝妈妈服用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降低乙肝妈妈体内的HBV DNA水平,减少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风险。(图2)
http://7816731.s21i-7.faiusr.com/4/ABUIABAEGAAgpNDVyAUowKPIaTD0BTj3Aw.png
图2. 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血清HBV DNA水平对乙肝母婴阻断的影响
3.婴儿出生后联合免疫是关键
有很多乙肝准妈妈正在服用替诺福韦治疗,HBV DNA已经检测不出来了,尽管她的e抗原还是阳性,只要她坚持治疗,孩子出生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母婴传播的风险很小。
所以处于孕期的妈妈,可以通过降低病毒量,降低宫内传播的风险。当然,最重要的阻断是孩子出生后,要在24小时内尽早(最好是12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全程需接种3针乙肝疫苗,也就是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个月和6个月分别注射第2针及第3针乙肝疫苗。
小亿笔记
1.孕期注意观察乙肝病毒DNA复制水平
2.婴儿出生后联合免疫是关键
参考资料
蔡晧东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