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2010-05-06 10:06:00)
标签:
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谢利民杂谈 |
历史与社会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为期一周的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科骨干培训已经结束,经过国际大都市——上海顶级大师、上海师大的多位教授、博导、名师、名院长的熏陶、教育、影响下,使我对教师师德、教学理念、课堂模式、听课技巧、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具体有这样的几点体会:
一、有心才有新。
培训的第一节课:谢利民教授的“教师教学艺术研究”一课,我听得专心,从头到尾句句做下了笔记,使我感受颇深。他的一系列名言,如:“改变(改革)课堂比编一本书难一百倍”;“平常课与公开课好像家常饭与酒店饭一样,尽管酒店饭色、香、味俱全,但一个人的营养决非取决于酒店饭,而是家常饭”。他的比喻既形象又生动恰当。安他的理论,做为一名教师,课上得好与不好,其实决不是靠那一两节或几节“公开课”,应该从随堂课中看,随堂课上得好,才是真正的好。今后,做课改研究,打造新模式的课堂,应着眼于家常课,而不是精心打造“公开课”。作为教学工作者,专心上好每堂课是教师的本分、是教师的天职。教师是新知识的传播者,教学要做到与时俱进,善心研究,细心品味每堂课,耐心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模式,不断地使自己在教学专业方面有新的长进与突破。
二、有劲才有进。
劲是指干劲、韧劲、勤劲。进是指进步、进展。教学与做其他事情一样,教师要干劲十足,上课精神饱满,充满激情,用自己的激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正如谢教授所说的:“书上的知识,是具有生命力的,教师怎样才能把她激活?这好比大豆,一把干大豆,谁看都是死的,但用水一泡,过不了两三天,就发芽了,其实大豆里面富有强大的生命力。”不错,书上的知识是有生命力,那什么是水呢?——老师,教改是个慢工活,急不来。要想在教改上出点名堂,老师的除了要有十足的干劲外,还得有韧劲,干不累,不放弃,持之以恒,任劳任怨,才会激活教材,激发学生;课堂效果才可能有所进展。
三、有研才有言
研是指研究,言是指发言、言语。教学离不开研究,包括课堂教学模式、备课、改作、听课、命题等等,没有研究就没话好讲。例如,听课,同行们,自从踏上讲台开始,没有哪位教师没听过课吧!但有做过研究吗?若没有,在评课时你就没话好说,只能听人家说。听了杨玉东老师的“课堂观察的技术”后,深感惭愧。听了那么多的课,尽然不知道听课有如此多的学问,做笔记有那么科学的技巧,难怪,平时听了人家的课后,说不出好在哪里?说不出不足在哪里?更说不出一、二、三来。现在回想起来,听课的老师一般犯的通病是:听课时手忙脚乱,拼命把上课老师的板书记下,材料记下,学生的答案记下,但忽略了学生答题情况、答题生数量情况、老师追问情况、学生合作交流情况、独立思考情况、老师巡视流动情况等等。之所以会犯这些错误,是因对“听课”没有精心探讨过,没有专心研究过,以致于评课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或不痛不痒的“批评”几句或假模痛痒的“奉承”几句。杨老师的课对我受益非浅,今后听课时,尝试着按照杨老师的记录技巧,使自己在评课时有话好讲,有言好发。
为自己添砖加瓦,为学生锦上添花
——2010春上海师大培训有感
温州第二实验中学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次的温州市历史与社会骨干教师的培训安排在上海师范大学,为期一周,听了好几位教授专家的专题讲座,并且在上海两所中学分别听了两节历史、思想品德的课,课后大家细致地做了交流和评讲。现在细细翻看笔记,回顾接受培训的情形,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一切从新的起点开始,真是感概万千:对教育事业、对本人的专业发展、对如何有效教学、对学生生活等等,真是收获颇多,一言难尽,现做一个初步的学习总结,以期自我鼓励与他人分享。
首先,深深地反思:教育是为了什么,究竟我们作为教师该给予学生什么,什么东西对学生来讲才是最重要的。在认真听了各位教育专家的讲座后,我想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人,给予学生在一生中都受益的东西,这就是一种精神,一种习惯,一种理念。这要靠教师的榜样作用,有这样的精神、习惯、理念还不够,还要在教育过程中,既落实和把握应试教育,又抓素质教育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的肩上真是任重而道远啊!我将继续为自己身负的教育职责而努力,做一个真正合格的历史与社会老师,为这样的教育理念创造自己的教育事业,这也是我人生的意义之一。
其次,事业的发展不是空口白话,听了 凤光宇教授的《历史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实践和研究》,我深深感到要规划自己事业发展的蓝图,我要做到以下这几个方面:学习导师的敬业精神(刻苦学习精神、热爱学生精神、积极进取精神、自我反思精神);学习导师的工作方式;学习导师的成功要点,夯实基础,抓住机遇,实践发展,形成特色,整合教法,积小成功为大成功。还有要积极促进自己专业成长: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文化知识,平时要争取多看书,一天至少一小时,及时做好读书笔记;有丰厚的教育学理论素养,这也要多看多记;有职业理想和追求,自己现在已经到了教师发展的稳定期,怎样突破高原,再有所发展这个问题目前还深深困扰着我;经过专门的专业训练,有终身学习迫切愿望和实际行动,我将继续努力,争取迈小步、不停步,相信回过头去会有一大步。
第三,这次一周的紧密培训,自己又当了一回学生,感到当好学生真的挺不容易,无论听课还是听讲座,要认真地对待每个问题,详细地记录笔记,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思考改进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大脑要不停地运转。将心比心,相信自己的学生也是要如此高密度地思考、被提问、练习、测试,学习压力真的很重,况且他们还是个孩子哩。我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走进校门都是高高兴兴的,这将是摆在面前的头等大事。我想:真正提高课堂实效,把问题解决在课堂,尽量少留机械作业,多点时间让他们自主选择课余生活,将是刻不容缓的。尊重学生的发展,研究学生的心理,他们需要什么给予他们什么,做一个真正有心的教师,这是真正热爱学生的一个实际行动。
我相信只有终身学习,才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才是为人师的根本。希望能够多参加各方面的培训和学习,为自己的人生发展添砖加瓦,为学生的人生发展锦上添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