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原来是部烂片呀
(2011-07-06 08:59:08)
标签:
陈可辛香港十月围城《卧虎藏龙》微观杂谈 |
一个男人泡个妞不难,难的是经常泡到班花级花系校花等级别的美女。同样地,一个导演拍部电影不难,难的是频繁拍出永恒经典难忘耐看的杰作。反过来,却很容易一不小心拍成烂片,变成自讨苦吃,拿石头砸自己的脚,而陈可辛就是如此,纵观他的所有作品,唯有《甜蜜蜜》才能拿得出手去冠以“永恒经典难忘”称号,却一不小心把《武侠》搞砸了。
看此片之前,本以为它可以和这六字划上等号,结果它什么都不是,只是一部已经破处但重新修复处女膜的烂货。武侠片如今是萧条不景气,非常堕落,几乎被垃圾山寨给玷污了,但21世纪陈可辛眼中的武侠也补救不了这道坎,更有扭曲武侠片的趋向。或许是从今年的戛纳电影节开始,期待过高,看罢本片,难免有点失落。
程小东徐克李惠民辛辛苦苦合作才搞出那么几部绝世武侠片,韦家辉游乃海杜琪峰众志成城合谋才拍出些许经典黑帮片,就谈武侠方面,单凭陈可辛一人就想单纯地改变武侠?这场革命运动在这个龙蛇混杂邪恶的世界里,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
打上微观武侠的标签,想突破以往的武侠概念,可惜片子质量不过硬,文艺戏顶不过《卧虎藏龙》,甄子丹惠英红屋顶连跳比不上杨紫琼章子怡墙壁连追,武打戏更斗不过徐克程小东那一大堆佳作。想重新进行改革武侠运动,最终连《剑雨》都比不上,《剑雨》起码有个完整的江湖明争暗斗,而《武侠》连最基本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打地煞黑龙帮等组织都交代不清。
通篇电影看下来,打戏少,文戏多,完全对不起“武侠”两字,甚至侮辱了“武侠”两字,《功夫之王》已经糟蹋“功夫”两字,两者结合起来,两个含金量高不可测的词语,都伤不起。《新龙门客栈》《东方不败》《卧虎藏龙》是《武侠》无法超越的,不但超越不了,还差了好一大截,而该片的戏份拖曳得太严重了,这和文艺小生陈导演有关,在整个故事架构方面也至于它像《独臂刀王》,不像《独臂刀》。不但如此,在武少文多的情况下,更有过多的生硬戏份和过少的精彩武打场面;更多的是为了文艺而文艺,武戏作用点植入体内通往神虽然到位了,点题了,但很不自然,也只不过是为了微观而微观。
当再次映入观众视线时,看过八分钟预告片的人,你就觉得这部片子前面一个多小时,完全就是文戏,和《十月围城》一样。至于后半段明摆着就是高潮戏,可是江湖高手也敌不过围城鞑子。说到这,甄子丹也毫不创新,连用了三次,严格来说是陈可辛用了两次,那就是两人对打之后总有那么一段“长时间”短暂窒息,然后像鬼一般,一声巨响突然闪现出来)(十月围城李康甄子丹对打破屋而入后,关云长甄子丹和安志杰墙壁打斗破墙而出后,这一类似桥段再次引用到武侠中)
70年代邵氏巨星王羽加盟本片,本以为可以看到他为情所困,然后霸气外露,结果这个光头佬比《3D肉蒲团之极乐宝鉴》的宁王差多了,他只不过废话连篇和默念色即是空的大师近似罢了。陈可辛说《武侠》是为了致敬《独臂刀》,因此宣传时出现武侠告白书,但片尾中甄子丹自断左臂也只不过是为了致敬而致敬,老将王羽更是故作霸气,影后惠英红和甄子丹的对打场面毫无精彩之处。整部片子武打场面屈指可数,预告片已经把最精彩的戏份呈现出来,既然是悬疑片,就不要侮辱观众的智商,片头不久就已经早泄,高潮已在预告中。
但这部片子也有让我喜欢的地方,就是不得不提的配乐,它出自陈光荣和金培达两人之手,前者曾获金像原创音乐,后者为港人争光拿了银熊奖,这一组合比《十月围城》单单陈光荣一人独当一面来得更精彩。起码陈光荣就把《十月围城》部分戏份配得杂乱无章。而在《武侠》中处处都配合得恰到好处,把毫无是处的动作场面变得有点妙趣横生。
而本片最抢戏的无疑是金城武,他的角色总让我想到刘青云扮演的神探,前者稀稀拉拉好不正经,后者疯疯癫癫,前者看的是人体的心脏和神经线,后者看到人心里面的鬼。
这部片子还是有着浓厚的陈可辛情结的,总喜欢在片尾搞点下雨气氛,但这气氛不是浪漫的,而是悲惨的,雨水中包含着兄弟残杀,更有家破人亡(《投名状》《武侠》片尾),此外陈可辛喜欢把演员弄得有多丑就多丑,这难道和相貌平平的陈导演有关?从90年代的梁家辉刘嘉玲到不久前的张涵予,个个在银幕上都是皱纹重重,就连他监制的门徒也不放过刘德华,如今连汤唯也逃离不了此阴招,村姑也有村花的嘛….
不管怎样,除了银幕上复出的老将本身就不到位外,导演才是最主要的环节。说到导演,这个“陈”总让人感觉到它在影坛的博大精深,皆因姓陈导演特别多,除了越南的陈英雄外,华语影坛何其多,既有大陆的陈凯歌,又有香港的陈嘉上,陈木胜,陈勋奇,陈可辛,陈会毅,陈庆嘉等,动作片,文艺片,喜剧片,武侠片等各种类型的片子都被这些陈氏尝试过,大多都拍出他们的长处,但就偏偏在引人注目的陈可辛陈木胜陈嘉上三人中出现问题,近几年极不出息,江湖人变种人妖人都拍得如此拧巴。而《武侠》最让人纠结的就是三个新概念:
如果随随便便弄个“科学武侠,微观武侠,医学武侠”就可以改变电影类型,就可以掀起武侠新浪潮的话,那么杜琪峰,刘伟强,周星驰,萧若元等人都以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了,而且早早地掀起了各类型新浪潮。远的不说,近的就有宏观情色,你敢说3D不立体,立体不宏观?如果肉蒲团的一大块肉真的扑面而来,别说什么宏观,单单满清十大酷刑苑琼丹的隆胸就已经十分壮观了,大家已是叹为观止了。
要微观的话,也可以,叫王晶别拍《3D蜜桃成熟时》了,改成《微观蜜桃成熟时》,运用当年已经用到烂的合法强奸桥段,拍得惊天地泣鬼神,要多微观就有多微观,只要你把天朝和谐用的词“茎物”深入到黑森森兼水汪汪的阴间大道去,然后叫摄影师对准该画面,让愤怒的小鸟在蜜汁丰富的森林里自由出入吧。所以不要随便弄个植入体内的医学武侠忽悠我们了,直接看几乎剧透完的八分钟预告片算了。
如果武侠真的可以科学医学微观化,除了情色可以经济化外,黑帮警匪都可以….
在《武侠》之前,黑社会系列是多么的微观,他赤裸裸地揭露三合会组织档案,还有深入到黑帮内部帮规,红棍,打手,纸扇,黑帮专用手势等诸多在外界用肉眼看不到的帮规,大陆公安大圈豹勇闯三合会,之后微观控制着龙头棍,这就是微观黑帮。
而古惑仔系列有多宏观,大街小巷,古古惑惑,金毛黄毛,打打杀杀,完全符合回归前后香港的经济政治问题,毫无遮掩地明摆在观众眼中,这是可以合理合法地控制的,香港是法制之城,也是经济之都,这就是宏观黑帮。
刘伟强的《无间道》,陈永仁和黄SIR更调戏要不要植入体内的偷听器,双卧底这一答案早早就暴露于世,最后把牌从暗处挖掘翻出来,既微观又宏观,这就是双重警匪,最适合长远发展的经济体系经典模式.........
当然大家都读过书,都知道所谓的宏观经济调控,真希望韩三平再拍一部宏观政治片,把战争场面拍得有多大就有多大,那么今年既是微观年又是宏观年。可惜现在房价无封顶地上涨,各地不得不采取限购令,这总和宏观调控相关的。我是学过西方经济学,工程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的………..
看罢本片,总感觉自从《投名状》之后,陈可辛的野心越来越大,再也不只是为金像,为文艺而拍,他的内心是这样想,把奖项和票房囊人怀中,通吃文艺和商业,而且要吃得名正言顺,于是《十月围城》拿着诚意的招牌混饭吃,到了《武侠》拿致敬情怀混饭吃,更拿新概念当做挡箭牌,用新理念作为噱头,用诚意博取观众的青睐,然后再打着文艺的旗号,在点题的情况下,让观众找不到被忽悠的感觉,毕竟他的片子也大多面面俱到,这就是陈可辛的厉害之处。
不管怎样,这部片子在华语影坛的范围内,造成的影响力本应该可以像《黑客帝国》那样,掀起一场革命,把以往的旧元素全部革掉,但是这一次陈可辛的尝试算是失败的,怎么玩都逃不了它的商业性。
《武侠》是他的实验作业,他第一次拿武侠作为实验品,这就好比杜琪峰韦家辉史无前例碰触黑帮片《一个字头的诞生》,但各大材料都没产生强大的化学反应。
总的来说,《武侠》是部烂片,本以为这是学生“陈可辛“在高考上大学必定过重点线的基础上,会超水平发挥交出能填报全国前十强名牌大学的成绩,结果只上二本线,考得如此让人失望,更报错志愿,皆因弄个新概念,牛头不对马嘴,最终什么都没有。回去拍文艺片吧,你还记得《双城故事》《甜蜜蜜》中你对爱情的刻画是那么的细致到位呀。
最后希望陈可辛不要步人后尘,李安把科幻片绿巨人拍得那么J巴别扭,你却反过来把武侠拍得那么九不搭八。如今陈导演拍过古装片,爱情片,歌舞片,恐怖片,武侠片,各大类型都碰触过了,万一他有一天拍科幻片,会不会也像安哥一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