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小学语文儿童诗教学策略
(2020-02-19 22:54:18)
标签:
王玉河教学论文 |
分类: 玉河教学 |
小学语文儿童诗教学策略
济南市青龙街小学 王玉河
“不学诗,无以言”。千百年来,诗哺育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人,成为祖国文化的精粹之一。儿童诗更是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其清纯的情感,丰富的想象,明快的节律颂扬了生活之美,自然之美,童心之美,因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儿童诗的学习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头脑,促进了学生对各种体裁文章的了解认知,而且也为学生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平台。小学语文的诗歌教学分为低、中高三个段,在中段的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品读诗中包含的情感,并展开想象去理解诗中的意境、鼓励学生创作。我在儿童诗教学中进行探索,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儿童诗《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为例,就小学语文中段儿童诗教学的策略展开论述。
一、朗读中感受诗韵美
儿童诗优美的语言,除了词语的锤炼要准确恰当外,诗的声音节奏更应具有音乐性,即诗的音韵要有美感效应。美学专家朱光潜先生说:“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学意义反在其次。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
如我带领学生理解1-4小节内容后,采用分角色、配乐让学生朗读。男女生分读:男生读“原来的样子” 的句子,读出开心、快乐。 女生读“现在的样子”的句子。读出伤心、痛苦,齐读“这究竟是为什么?”(读出质疑,愤怒)朗读注意音调、速度、停顿,就能帮助学生找到诗歌内在的韵律,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美,并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诗歌的美要通过反复的朗读才能感知,教师要重视朗读,让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让学生在不断的朗读中入情入境,感知、理解,体验儿童诗语言特有的诗韵美,体会诗所表达的情感,实现学生语言的有效积累和语感的良好积淀。
二、品赏中感悟诗意美
师:请大家学习第五节,自由读。你觉得应该抓住哪个词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朗读第五节?
生:我觉得应该抓住“希望、祈盼”两个词来读。
师:希望和祈盼有什么不同吗?
生:祈盼是祈祷盼望、心里面强烈地希望,所以“祈盼”比“希望”的语气应该读得更激烈一些。
师:请你用“祈盼”的语气来朗读一下。
生:(朗读)
师:读得真有感情啊,听出了你真诚的祈盼,请男同学带着内心深处的渴望再读。
师:“一张课桌、一间教室”对于我们这些和平的社会环境里少年儿童来说是一个多么简单的要求,可是“战火中的孩子们”竟然要用“祈盼”,让女同学们虔诚地为战火的孩子们祈盼,读。
师:可恶的战争破坏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夺取了无数无辜的生命,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让我们(全体起立,五指交叉,抱拳胸前,作祈祷的样子)为战火中的孩子祈祷吧!(放背景音乐:《祈祷》)
(老师引读)是啊!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生齐读)让战火中的孩子
有一张课桌,平稳的课桌,
不被导弹的气浪掀翻!
有一间教室,洁白的教室,
免遭炸弹的弹片击穿!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诗歌是一幅流动的画面,也是一首富有动感的音乐。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对诗歌中优美的语言文字进行品读,使他们看到诗歌展现的唯美画面,获得切身的体验,他们就会与诗歌产生共鸣。
三、创作中体会表现美
在小学语文儿童诗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对诗歌的感受与体会进行简单的创作是儿童诗教学内容的重要拓展。小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相对有限,对于相应诗歌技巧与手法的运用相对较浅,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学生个人创作的诗歌表现力更加贴近自身的真实感受。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相对简单的儿童诗创作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儿童诗创作,锻炼学生诗歌创作基本能力,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机会,将朗诵与创作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诗歌的表现美。
人们常说,“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在学生学习了教材中的诗歌之后,我都会先让学生理解诗歌表达方法,都会启发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有时补充一小节,有时模仿几句话,有时自己创作。如《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是诗表达上是运用对比、反复修辞手法。儿童诗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反复。1—4小节格式相同,运用了反复,写出了对战争的控诉。学完本首诗,让学生感悟这首诗表达上的特点。可以让学生仿写。仿写诗歌,要抓住所选的意象特征展开联想和想象,让其随着作者思想感情的流动而变化,切不可胡乱堆砌形象,否则会干扰诗歌的主题。如这首诗作者四次追问,引导学生理解:这不仅仅是责问了,更是对战争的一种控诉,一种抗议,充分表达出作者对战争的憎恨、讨厌之情。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想象:战争除了破坏这些以外,还会破坏什么呢?(可以播放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将想像的内容运用下面的格式写下来。
“
本来是
可是
这就是为什么?”
教师让学生朗读创作的诗歌,适当给以评价,以表扬为主。学生写道:
1
明亮的教室
本来是孩子们学习的乐园
可是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
把学习的乐园搅得很不安宁
这就是为什么?
2
茂密的树林
本该是小鸟欢乐的家园
可是熊熊燃烧的火焰
把小鸟的家园给烧毁
这究竟是为什么?
3
绿茵茵的草地,
本来是花儿的乐园,
可是如今频频发射的导弹
弄得花儿妻离子散,
这究竟是为什么?
教师要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深入地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的素材,发现生活中的美。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发现美。”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皆有诗意的存在,领悟到诗意的美妙,激发出创作的热情,感受自己那颗诗心,体会创作带来的喜悦美。
四、阅读中感受诗歌美
在课外,我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诗歌、积累诗歌。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师的不断激发、培养。教师首先要热爱诗歌。一个不爱诗的教师是不会教出爱诗的学生的。作为中国诗歌学会、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历下区作协副主席的我,尽管在报刊发表了百余首诗歌,出版过一部诗集《我心中的歌》等,40多次获奖,深感写诗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不仅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而且还需要有一定的阅读量,只有饱览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才能在迸发出诗的灵感之时,运用厚实的语言功底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师不仅自己读诗,要带着学生一起读诗,让学生们爱上了看书,不仅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而且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创作兴趣。我带领学生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诵读写诗活动。一是开展了每周推荐活动,由学生为大家推荐一首儿童诗,并说说推荐的理由。二是根据季节写诗。我把自己的写作经验传授给学生,给学生讲写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诗能力。让学生观察四季的变化,指导学生写作,要让学生做到抓住季节的特点,想象要丰富,恰当用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语言要凝练,写出自己独有的感受。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写出了优秀的诗歌。通过评比,评出优秀小诗人进行了颁奖。三是写研学诗歌。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寻找写诗的素材。这样,孩子学会了主动积极地观察生活,学会了用儿童的视角解读生活,学会了交往,学会了表现自己的才能。每学期学校组织班级学生研学,让学生把研学收获、感受写成诗歌,进行评比,编辑诗集。如今年四月学生到珍珠泉研学,我班学生王馥宁创作了一首诗:
赞珍珠泉
优雅的珍珠泉清澈如碧
缓缓飘洒的气泡
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晶莹剔透
如一缕缕清扬的歌声
动人心弦
如一首首唯美的诗篇
沁人心脾
她摇曳着动人的舞姿
如一朵朵生命之花
倾吐芳华
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读诗、写诗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对童诗鉴赏能力,提升学生对童诗的独特情感,提高了写诗的能力,让学生从小爱上文学。
中国是诗的国度,儿童时期是诗一样的年华。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就是在言语之间、眉目之间传递对学生的激励和鼓舞,让学生拥有更多尝试的勇气和愿望。
儿童诗的教学应该在牢牢把握儿童诗独特艺术特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儿童这一接受主体的接受特征,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具体的文本实施教学实践。把握好儿童诗教学是每一位语文老师的神圣职责。朱光潜先生曾说:“自从有了诗歌,人生就不是一件枯燥的东西。”我们的儿童诗教学,要使孩子们逐步向善向真向美,使他们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让我们与孩子一起轻叩诗歌大门,在儿童诗的世界里一起遨游,一起成长,用奋斗去拥抱诗一样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