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集锅饼香喷喷

朋友十五回家看老娘,回来时带给我一家乡特产——高集锅饼。
乍一看,吓一跳。这锅饼,大如盘,寸许厚,浅金黄,正面轧着花纹,背面撒满芝麻,扑鼻香气。像新疆的囊,比那个厚,比那个大。掂起来有四五斤重。
朋友说,这是他老家山东东阿特产,如今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回家迫不及待切下一角,筋道,绵柔,香软。朋友说,有两种吃法儿。一是在电饼铛上烤一烤,又香又脆。二是切成丁,用豆角菜炒一下,加汤焖,味道更佳。若是直接放嘴里吃,细嚼慢咽,越嚼越香,越嚼越甜,越嚼越筋,那才叫美呀。
头一回见这锅饼,查阅一些资料。方知,这山东东阿高集锅饼,始于清朝末期,高集镇的冯氏,叫冯左文,发明制作。他用自家院子的井水和面,等面醒好后,由壮汉用碗口粗的杠子,在压面石上杠面,这样压出的面有韧劲儿,吃起来筋道上口,经过反复撵轧擀平,压成直径55厘米,2厘米厚,然后用花案板在上面轧花,再放入平底铁锅中烙饼。盖子用高粱秸杆制成,透气,温火反复烙至金黄,于是一个外脆内软,硬而不艮,煮而不粘的大锅饼就出锅了。
东阿县传统工艺“高集锅饼”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人冯太让老人逢人便自豪地说:“我的锅饼是纯手工制作的,用硬果木烧制,口感酥、香,连县城的都过来买!”
现在怕是不光县城的人来买,外地人来到这儿,也要买个尝尝,临走时还要带上几张。
于是有人评价:
东阿高集的大锅饼,大的能有十几斤重,其面虽硬韧中有柔,口感确是与众不同。
轧锅饼的案板如床,中间靠墙处挖一洞,插上杠子用来轧面,因为锅饼面剂太硬。
精粉酵面和成面团,经过反复杠压揉匀,擀成两公斤的大饼,放在平锅温火烤成。
其特点是硬而不艮,久食不厌充饥耐存,干香甘美可口开胃,因而倍受四方欢迎。
曾经我吃过大锅饼,一咬掉渣却很香馨,虽然硬的象啃石头,可俺爱吃啃的带劲。
有个网友网上发贴,说到山东的大锅饼,买了一个十一斤重,他说重的难以抱动。
往后备箱放的时候,差点摔了一个跟头,厚六公分直径一米,特点就是大的不行。
回贴大家都在调侃,可当画挂能防身用,套在脖上吃最省事,只需中间捅个窟窿。
我要说,高集锅饼大如盘,咬上一口香掉牙,天天搂着锅饼睡,给个县长也不换。嘿嘿,不信,你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