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喜剧小品台词的形式有哪几种?

(2013-03-18 09:25:50)
标签:

文化

分类: 喜剧小品知识问答(原创)

赵本山主演的小品《相亲》

喜剧小品的台词,根据小品的不同类型和剧情、人物塑造的需要,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大体有对话、独白、旁白和唱词四种,成功的作品还包含丰富的潜台词。

第一,对话。

对话是喜剧小品台词的基本形式。对话常常是双方的交流,根据剧情的需要, 有时是三方的对话;在特定情境中,对话也可以是多方的舌战,有多方对一方的群起而攻之,有多方对多方的混战,这种对话形式大多在闹剧中采用,形成一种热闹、嘈杂的局面。

一般说来,对话有两种作用:

其一,用对话刻画人物的性格思想。喜剧小品人物的性格是靠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表现的,动作型的小品主要用人物的行动表现人物,语言型的小品主要用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小品要表现人物之间的差异、对立和矛盾冲突,就必须用对话。如小品《相亲》用这样一段对话来表现老蔫和马丫的性格差异:

 

女:哎呀,老蔫呀老蔫,你说你这事儿整得我一点精神准备都没有啊。

男:你别整没用的啊。准备啥,行不行?给个痛快话。行就说行,不行就拉倒,咱不干那赖皮赖脸的事儿啊,没用。

女:急啥呀。

男:扯那啥用,这些年都坚持过来了,快说!

女:你别着急啊!

男:干啥不着急,都冒汗了。表态!

······

女:那你说这孩子们真要有个三长两短,你说咱可上哪讨唤那后悔药去呀?

男:你呀,一小小就归爹妈管,到老啦,你就掉个啦,又归女儿管。你啥时候能个人承包一段,自己说了算哪!

女:我呀,就这个命啦!

男:你呀,老信命,这不行!


一个迟疑,一个坚决;一个相信宿命论,一个要自己掌握命运。这段对话,明白无误地表现了这一对男女的性格差异。

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离开对话是很难表现的,而喜剧小品在运用对话表现这种矛盾冲突时更应讲究语言的简炼、紧凑。如小品《打麻将》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妻子:你拿钱,拿钱!

丈夫:不是不拿,我是没有钱。

妻子:没钱?你的小金库呢?

丈夫:太太!你不要开这种玩笑好不好?我外边有长裤,里边有短裤,从来就没有穿过什么“小金库”。

妻子:有没有?

丈夫:没有!

妻子:你再说没有?

丈夫:就是没有。

妻子:我打你个金光灿烂。

丈夫:你敢!

妻子:(挥手给丈夫一把掌)

丈夫:你怎么真打呀?我这是脸蛋子,不是麻将牌,怎么好乱打啊!

妻子:打的就是你的脸,你拿不拿?(脱下鞋来追着要打)

丈夫:停!停!(也脱下鞋来)

妻子:你要干吗?你要干吗?

丈夫:(指鞋里)这里有钱!这里有钱!

 

这一段对话中,妻子气势汹汹,咄咄逼人,丈夫步步退却,柔不克刚,夫与妻的矛盾在对话的层层推进中发展,对话短促、紧凑,没有多余的修饰,制造出紧张的气氛,直到丈夫走投无路,供出实情,矛盾才暂时解决。

其二,对话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一般说来,小品的情节大多比较简单。但即便是简单,情节也是需要向前发展的。情节的发展不能靠幕后的介绍说明,只能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对话来向前推进。小品《又是秋叶飘落时》有一段表现铁柱和玉凤这两位老人年轻时爱情遭遇的戏,这段戏的情节转折快,剧中用了这样一段对话来展开情节:

 

凤:(奔上斜坡,猛地回首)铁柱哥?

柱:是你?

凤:铁柱哥!(扑进铁柱怀里)

柱:(猛地推开玉凤) 你不是马上要上花轿了吗?还来找我干什么?

凤:铁柱哥,你骂我吧!不过你可别怪我。

柱:我不骂你,也不怪你。你走吧!

凤:你?

柱:(突然狂怒)你,你给我滚!

凤:(声泪俱下)铁柱哥,我的心早就是你的了,我的身子也应该是你的!(边解衣扣边走到石墩后)

柱:你······?(转身回避)

凤:(期待地)铁柱哥!

柱:(闪到一旁,不知所措)······

凤:铁柱哥!(跑到铁柱跟前,伸手去解铁柱的衣扣,一个、两个······)

 

这段对话与动作配合,把铁柱与玉凤的爱情波折生动地表现出来,铁柱从怨恨到愤怒,又到激情的冲动;玉凤从内疚到以献贞操表示爱心,又到发现有人追踪而忍痛割断情愫,人物情绪的变化和情节的转折系于两人的对话之中。

喜剧小品对话要写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总的要求是要做到意丰词简。 

第二,独白和旁白。

独白和旁白也是喜剧小品的台词的表现形式。独白是表达内心活动的语言, 或是在舞台上自言自语,或是在舞台上抒发衷情。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有时免不了自言自语,有时可以关在屋里抒情。喜剧小品舞台上演员的独白,正是对生活中这种语言表达形式的模仿。观众就是通过独白,才了解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中获得兴趣和满足。

喜剧小品限于篇幅的短小,独白语言的运用要少于大剧,但仍然不失为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台词形式。

小品的独白大多采用自言自语的形式,比如小品《打麻将》中,妻子从丈夫手中得到赌资扬长而去,懦弱的丈夫满肚委屈却还要表示一种媚态。剧本写了这么一句:“丈夫:早点回来啊!我等着你。(看妻子下)我是不是有点贱骨头。”仅“贱骨头”一句,画龙点睛,在自讽自嘲的独白中表现了他矛盾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无人在场的独白。当人物内心受到某种刺激,情绪剧变时,独白就表现为一种旁若无人、毫无顾忌的冲动。如小品《产房门前》中丈夫听到妻子生了女孩后,这样写道:

 

护士:生了,女孩,你们谁是2床?

丈夫:(大失所望)我。

护士:怎么,生个女孩不想要啊?

丈夫:大夫!大夫!是弄错了吧?

护士:这怎么能弄错呢?

丈夫:(狠狠一跺脚)哎----呀!春芳,你这是咋搞的吗?春芳,你这是给咱们全家一个最最沉重的打击!

 

这一段独白反映了丈夫对妻子的埋怨,他重男轻女的思想在这种发泄中暴露得淋漓尽致!从这段独白的安排可以发现: 第一,独白是情绪逻辑发展的结果,丈夫听到妻子生了女孩的消息后,起初只是用“我” 来表示失望,当再次证实了这消息后,才爆发了恼怒,他也顾不得旁边的干部和护士了。 第二,独白要有一个触发点,是外界刺激的结果,是人物内心激情的饱和,就像一杯水,已经倒满了还要再往里边倒,一定会溢出来一样,千万不可随随便便就来一段独白。第三,独白要放在矛盾冲突的间歇阶段,上述那个丈夫确认妻子生了女孩后,矛盾发展到高潮,这时不知如何才好,剧作者就是利用这样一个间歇,安排人物独白用以充分刻画人物性格。若把独白放在常态的对话中,就会显得不真实,令观众感到滑稽。

与独白相比,旁白有着另一种目的和作用,它有时是说明剧中人的心理活动和具体打算,有时是情节发展的一种手段。

第一种旁白一般出现在剧中人对话的间歇。如小品《主角和配角》中,配角演员对主角演员的安排不满意时,心中另有主意,就用旁白的形式表达:“陈(配角):神气什么!说实在的,到了舞台上,那还得看谁有戏!(退后准备演戏)”;又如:“陈:唔,行!你放心,我不出这个圈,照样把戏给他抢过来!”在这两句旁白之后,就先后表演了配角抢占显眼的舞台位置和利用大幅度的洗澡动作吸引观众视线的两段戏。这种旁白对于人物下一步的行为作了暗示,是必要的交代。这种旁白有明确的对象,那就是观众,演员辅以适当的动作,让观众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尽管旁白的对象都是观众,但向观众介绍剧情、推动情节发展的旁白往往非剧中人所为,而必须有第三者插足。这种旁白在影片中称为画外音,可以对人物评头品足,对剧情的发展作出推测。在小品演出时,可以是幕后的插叙,也可以是舞台报幕员等非剧中角色的台词。比如小品《1+1=?》剧中人物为养鸡专业户夫妻俩,剧情是围绕要不要向乡长讨回鸡款展开的。为了使演出生动有趣,剧中安排了一个几上几下的报幕员,当夫妻俩为该不该向乡长要回十只鸡钱而争吵不休时,报幕员出现了,他的“到乡长家走一趟不就全清楚了吗”这一建议展开了情节,并且把两口子的问题比喻为“ 一加一等于几”,建议那些在生活中也可能遇到这种问题的观众,“一起来寻找答案”,从而激发了观众的参与意识。当夫妻俩为是不是会因向乡长要钱而遭到“穿小鞋”的报复争执不休时,报幕员再次亮相,并建议他俩演一出假想的讨债戏;当假想的讨债戏使男女主人公一筹莫展时,报幕员再次走上舞台,他的旁白是:“这要钱也是你,不要钱也是你,整得我也不知道这一加一等于几啦!”小品的尾声还是报幕员的旁白:“这叩门的不是别人,正是乡长,这么晚了他来干什么?是来送还鸡钱,还是又来拿鸡?常言说:人怕见面,树怕扒皮,这鸡钱到底要不要,这一加一到底等于几?”

报幕员向观众扔去了一个既普通又富于哲理味的难题,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脱口就能回答而陈景润未必有正确答案的题目。纵观全剧,报幕员的旁白前后呼应既 衔接起情节又发展推动情节,对观众的欣赏起着启发作用,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这正是剧作者对旁白手法的苦心经营。

第三,唱词。

唱词是一种富于韵律感的台词,地方戏曲、曲艺、歌曲,都可以成为台词的外衣。唱词是丰富台词形式的手段,可以活跃舞台气氛,改善舞台形象,若配以相应的器乐,又使演出有音乐感,使小品成为立体艺术。

在喜剧小品中,唱词只能是台词形式的穿插,台词自始至终都用唱词,那就成了戏曲、曲艺或歌剧了。归根结底,使用唱词只能是为人物形象增添色彩。

唱词是为塑造人物性格服务的,它的任务多半在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传达人物的激情。小品《清官难断家务事》为表现唐知县的愤慨,写了这样一段唱词:“(下座位去找厂长)你大胆!(唱)你一大胆胆大大胆胆大大胆敢说老爷我是一个审不清,差一点把我鼻子气歪,心肌梗塞脑袋气得蒙!我告诉你吧,无头命案我审过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三个整,半夜三更过蚊子我能看出它是母来还是公。我再告诉你吧,想当年,我在北京,斗权奸,斗严嵩,保定府,清河县里我审过老诰命。 别看我芝麻官小当不了那定盘星,我上过电视,拍过电影,国内国外海峡两岸, 国内国外海峡两岸四海五湖五湖四海有名声,你敢说我老爷是审不清,气得我血压升高心绞痛,我的太阳穴,好像钉了一个八丈钉,气得我,肺气肿,胃穿孔,口口往外吐那冰激凌······”这段唱词由剧中人操豫剧腔,幽默,夸张,反复,韵律感强,把唐知县火冒三丈的内心活动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唐知县的这个滑稽形象,通过这段唱词深刻地烙入观众的印象之中。有戏曲特征的小品用具有地方色彩的唱词表现人物,人物就有了鲜明的本色特征。假如让唐知县用普通话大发一通脾气,观众就兴味索然了。在唱词的安排上应顺其自然,只有当人物不唱不足以表现激情时才选用唱词作台词,这样的唱词方可算得上水到渠成,能为观众接受。从官司的纠缠不清到被告对这位父母官的指责,使得这位七品大人满肚委屈,于是就作了火山爆发般的发泄,这样的发泄合情合理,自然生发,这就是这段唱词的成功之处。

歌曲在喜剧小品中多用于抒发兴奋激越的感情,选用为观众熟悉的曲谱又能引起舞台上下的共鸣,活跃剧场气氛。潘长江的《过河》,巧妙地把歌舞结合起来,气氛热烈,用民间小调把剧情引向高潮,台下一片雀跃,台上载歌载舞,这样的剧场效应是对话式的台词无可比拟的。

近年来,一些小品的台词融进了北方快板、上海说唱、东北拉场戏及四川、湖南等地方曲艺腔调,更丰富了台词的形式,是有益的尝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