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听到了拉杜·鲁普

标签:
杂谈 |
分类: 音乐会评论 |
1月29日,我幸运地在纽约听到了拉杜·鲁普的现场演出的贝多芬第三协奏曲。说实话有些失望。
我很小就开始听鲁普的录音,当时觉得没什么,就是那张舒曼和格里格协奏曲的唱片特别有名,总是被立为上榜名片。等自己年纪大了起来,听的唱片和音乐会越来越多了,有一次听了他的舒伯特和勃拉姆斯协奏曲,突然觉得那么好。世界上的钢琴家有音乐好的,有技术好的,有音乐和技术都好的,但音乐能有精神(soul)和高度审美感受的凤毛麟角了。鲁普就是其中一位。
那天上午,纽约爱乐搞公开排练。我去听了。鲁普好像是有所节约,不愿过多用力,但在走台过程中,音乐中还是出现了许多美妙的片段。比如第二乐章的开头,他一出手,音乐笼罩这神秘和神性的氛围。我就因此好奇晚上到底会是什么样子。
到了晚上,我发现鲁普在音乐处理上非常老道,谙熟每个音乐细节。但该发力的时候,却没有出来,有些遗憾。毕竟这个作品还是需要一定的力度和高潮的。他的演奏过于迟钝,过于内敛。但这也无法改变我对鲁普的美好印象,毕竟他到了这个年纪已经无法和黄金年代相比了,他最美好的,无与伦比的艺术都留在了唱片里。节目单中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在鲁普的简介中,当写到唱片时,用词是“他最新的唱片由Deccaz出版于1995年”。这也太“新”了。据说,他最后一个录音被他从Decca买了回来,从此不在录制任何唱片。
在后台,我见到鲁普,他慈祥得一塌糊涂,65岁的他大头周围的一圈头发+胡须几乎完全变白了。他化妆间里还有一位清秀的女士,我以为是他的经理,经过介绍,你猜怎么着,是他夫人。这位女士比他应该年轻20岁以上,非常优雅。
我还背负这国内很多乐迷的热望,就是邀请他来中国演出。据说他十年前来过中国,但当我问他是否愿意到中国去演出,他嫣然一笑,淡淡地说了一句“no”。这个no,不知道包含了什么。我听说他不愿意长距离坐飞机,但从欧洲飞到美国,再在美国广袤的大地上巡演,不也是很周折吗?真是搞不明白。
纽约爱乐的总裁扎林·梅塔(祖宾的哥哥,从祖宾年代开始就一直担任纽约爱乐的总裁,非常传奇。他一直守在化妆间外面,这是不多见的。
忘记说了,指挥依然是慕蒂,下半场,他指挥斯克里亚宾的第二交响曲,在上午公开排练是听过了,水准很高,但我对这位指挥大师就是提不起兴趣,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