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5岁9个月输不起围棋输赢自信 |
分类: 童年记事 |
几米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上课坐不住板凳那种,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专注力比较好,不感兴趣的,则很容易注意力分散。一直很想让几米学习围棋,既能修养性情又能提高专注力,这件事拖延到几米5岁9个月,前几天,几米爹偶然带几米去试听了一节围棋课,几米对于围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学的也很快,当场强烈要求报名领教材和光盘。
回家就开始打开电脑玩围棋,他将围棋当做一种游戏来玩。几米爹带他去试听一次,交了二百元订金,围棋学校很快又打来电话,让第二次去试听,主要是催着交费。周三晚上,我带着几米又去试听了一次,那里有很多教室,孩子比较多,我们在的7号小教室里有八个孩子,什么年龄段的都有,4——7岁,除了一个女孩,其余全是男孩子,讲课的老师是个年轻女孩,教室里乱哄哄的,讲的内容很简单,主要是在电脑上玩围棋游戏。
我不清楚第一次试听时,几米的状态如何,但第二次试听,几米却无数次走神,嘻嘻哈哈的,虽然他嘴里说着有多么狂热的喜爱着围棋。中途有个年龄稍大的老师进来,很会讲话,和我谈起几米第一次试听的情况,说他很聪明,学的很快,也很喜欢围棋。再三反复问几米确认是否真的要学围棋?几米都是用十分肯定迫切的语气说:“一定要学!”。最后,我去交齐了一年的费用。
事后又有些后悔,不该交一年的费用,起码应该看看学的效果不是?先三个月或者半年?而且后来自己又研究了一番围棋,感觉并不难,完全可以自学成才,交的费用比较高,只有48节课,感觉不值那个价格。
更何况我太了解几米,做事三分钟热度,不知道这次热度能持续多久呢?对于兴趣班,我不想强迫他,但既然是自己选择的,应该懂得做事持之以恒。
交费后,除了教材光盘还给了一套围棋,我们晚上的活动由此变成了下围棋。
第一晚与几米玩围棋时,是几米爹与几米对弈,几米爹没学过围棋,试听了一节,懂得一点简单的入门知识,兴趣正浓厚,不肯谦让几米。几米虽然也是头一回接触,但却悟性蛮高,棋子下的巧妙,两人水平相当,不分胜负,杀的分外眼红,只听见客厅里传来爷俩的吆喝声,几米爹因为不肯让着几米,不停的喊着,坚决不准几米耍赖,悔棋。几米因为几米爹不让着他,急得嚷嚷。
为了更好的配合几米,教会几米更多的围棋战术,我在另一个房间里上网看视频突击猛攻围棋布局技巧,看完后,又到客厅里替换几米爹与几米下棋,也不肯让他,自然几米输棋。这期间,因为几米水平并不弱,几米爹在旁边看的心急火燎,忍不住告诉我下哪里哪里,几米认定我们两人合伙欺负他一人,输棋后,气的大发雷霆,伤心的嚎啕大哭,怎么安抚都不行。
第二晚与他玩围棋时,围棋的入门知识几米已基本掌握,但他这时候下棋,开始出现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不准我们“提子”,更不准我们赢棋,即便是他已经胜券在握,占领了大部分棋盘,他仍是不准我们赢他一子。为了一子,而再一次痛哭流涕,看着他满脸泪水,觉得可气又可笑。
到了第三晚,几米坚决不肯再和我们玩围棋,他说他担心输,担心自己再被气哭。甚至看都不想再看围棋,这个输不起的宝贝儿,争强好胜之心可见一斑。
眼看着他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对围棋有了逃避心理,刚刚产生的兴趣也要消失殆尽,总得想个方法弥补回来,帮助他重新建立自信。
几米正式开始学围棋后,晚上,我对正无聊的几米说:“咱两玩围棋吧,你教教妈妈,你围棋课学的那些新招数。”听说我想和他学围棋,原本不想玩的几米立即又来了兴致,在棋盘上摆子,这次我不露痕迹的有意“输”给他,连输三盘,几米赢后,得意忘形的哈哈大笑,笑着唱着的。
我故意捂住脸,装作大哭。几米有些不知所措,我告诉他,这就是他前几天输棋后的样子。“输”的滋味的确不好受,但下棋总会有输赢,要输得起才行,人人都可能赢,人人都可能输,只要努力,每个人都有赢的机会。“胜不骄败不馁”取得胜利不骄傲,遭遇挫折失败决不气馁。输棋的人心情原本就很糟糕,得胜的人,更不能讥讽嘲笑。
与孩子下棋,“让”也有“让”的技巧,成人总归比孩子年长了很多,无论是智力还是思维都要胜过孩子,年龄方面,首先就不存在公平竞争,所以,真正的竞赛才会分年龄段,而在孩子学棋初,如果一味的强调“公平合理”,坚决“不让”,孩子总是输,自然对围棋失去兴趣,同时也失去自信,甚至产生逃避心理。
在不被他发现的前提下,适当的不露痕迹的让孩子赢两盘,会增加他学习围棋的兴趣。不能让他总是输也不能让他总是赢,根据孩子水平的提高,逐渐增加难度,利用下棋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体会胜利的快乐,也要品尝失败的痛苦,经得起挫折,才能最终成为高手。
但“让棋”绝对不等于“让规则”,他必须明白规则就是规则,不能随意改变,在下棋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比输赢更重要,比如“落子无悔”,棋子落下后绝对不可以移动,让孩子学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任,拿子需要按照正确方法,被打劫的棋子不能马上提回来等等。告诉孩子赢的原因,获胜的技巧与方法。
父母和孩子都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学会换位思考,与孩子“共情”。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只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才知道从何处下手才能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