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5岁3个月感冒经历庸医育儿 |
分类: 童年记事 |
天下庸医知多少?又有多少所谓的“专家”纯是挂着羊头,卖狗肉的?
尽管几米感冒好了,但我还是想将这段被折腾的经历写出来,年根临近,流感盛行,也算给大家提个醒,去医院当心被“专家”给忽悠了。
几米上周发烧,当他由低烧转到高烧38°9的时候,我们已经沉不住气,连续跑二院,前后一共看了三个专家。第一个专家虽是说话和掉一地冰碴子似的,冷若冰霜的一张脸惹人厌恶,但事实证明总归还是个面冷心热的人,尽管挂的号比较少,估计病号都被她那态度给吓跑了,甚至由态度引申到其医术,揣测着医德医术都不怎样。她好歹没有误诊乱开,询问家里有的药,并未换着花样的多收费用,并诊断几米只是普通感冒,不需要打针。
回来后,几米慢慢开始咳嗽,很用力地咳,尤其是晚上,那咳嗽声吓得我和几米爹整夜的睡不着,小心翼翼的观察着,听着他喘息声,因为几米自得过一次肺炎后,我们都被吓怕了,有点风吹草动的,都担心他会成肺炎,听说得过肺炎的孩子,再感冒很容易转成肺炎。爱孙心切的几米奶奶更是满腹怨言,那几天脸色很难看,不断唠叨,似乎嫌我不带他去打吊瓶,眼看着她孙子遭罪。
我知道她是心疼几米,但若论起心疼来,哪个人能比得上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呢?最痛的人,永远是我。几米,是这世上唯一一个可以让我毫不犹豫能舍弃生命的人。
打针就能立即止住咳嗽吗?我并不是盲目的排斥输液。只是,是否输液要看孩子的病情而定,他并不严重时,为了让病情立竿见影,就要让他去输液吗?承受更多的伤害?输液是最万不得已的给药方式,将药和水强行往血液里灌输,比口服药有更大的风险。但是讲这些,婆婆懂吗?她不懂也不会相信。
看过很多报道,在几种给药方式中,输液是最危险的,除了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一旦有不良反应,发作更快更严重,任何注射剂都达不到“零微粒”标准。微粒在人体蓄积的后果是形成肉芽肿,由此导致的危害是相当可怕惊人的。
我不仅排斥抗生素更排斥输液。
但我们听着他的咳嗽声,退烧两天后,周五早晨又出现低烧37°1后,又被吓坏,决定再带他去二院看看。前面文曾说过,孩子生病,最后坚持不住的往往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因为承受不了孩子的痛,多少的痛自己都能承受得住,但只要关系到孩子,哪怕他受一点点的痛,都会承受不住。
由此又遇第二个“专家”,专家是个老专家,但这个专家要加引号,因为绝对是名不符实的。而我们被欺骗住的却是她和蔼可亲,让人如沐春风的态度,正应了几米爹的那句话“看的好的态度都不好,因为心高气傲,有资本;不会看的态度才好,因为没啥本事。”。当然也有例外,就像后来的马主任,看的好态度也好。
几米爹单位忙,挂了号后匆匆赶回去,而我觉得这种事,自己能应付得来,不需要带着婆婆,再照顾两个。
那个和蔼可亲的老专家,给几米听了听,说听着没事,但她补充说,很多肺炎是听不出来的,先去拍片子。结果,那天上午,挂她号的孩子,几乎都去拍了片子。放射科的走廊里一溜的小朋友。
因为确实担心害怕,所以还是带着几米去拍了,我们就那样无缘无故的挨了一次射线,检查结果是肺正常。然后,老专家说她开药都是凭着经验开的,这个凭经验的专家竟然听不出肺部是否正常来,看来不需要打针,她一口气开了近三百块钱的药,包括抗过敏的,每一种都是两大盒以上。回去后才知道没一样有用的,只有一样能用到的还没给开上。
而且我发现老专家的经验药方,每个患者都一样,流程一样,方子也一样。流程就是“抽血-拍片子-雾化-一堆相同的药”。
回来后,几米爹说,这些药都没用,可吃可不吃,吃了也不管事,关键的药没有。
不管怎么样,我们都预料到难遇到好专家,提前又约了第二天的专家号。只有马主任看过后,心里才踏实。
这样,几米的一个普通感冒,因为药不对症,我们因为不放心又看了第三个专家。充分说明了,孩子生病有时候也是家长给折腾出来的,流感盛行,医院里到处都是挤得满满的流感患者,三番五次去医院本也是件危险的事。
第三个专家,是我们最信赖的,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个医术医德名副其实的专家,每到他坐诊那一天,专家号提前一天都已预约出去。走廊里更是挤得满满当当。
他微笑着听了听,说感冒没事了,不需要再服用任何药,如果咳嗽再继续吃点止咳的,既然已开了三天雾化,做完吧。
这样一句话,听得眼眶湿润,好医生咋就这么难求呢?
真心希望天下真正会看病的医生能再多一些,不要再这样折腾孩子。
几米感冒在近一周后,咳嗽渐渐减少,周末,终于好转。
究竟什么情况才能静脉输液给药呢?专门看了看相关材料。
专家认为只有3种情况: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