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块糖引发的大战——延迟满足提高自控力

(2012-11-13 13:19:39)
标签:

育儿

5岁1个月

大战

分类: 童年记事

一块糖引发的大战——延迟满足提高自控力最近,睡眠太足,每天9小时,人也清醒的不得了。

记录下昨晚的“大战”。

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几米很喜欢吃糖,但是如果未经我允许,即使守着一堆的糖果,他也会竭力克制,不会轻易动一下,他会将这些糖果当成玩具。昨晚,下班回去,几米兴奋的跑来告诉我,“妈妈,你的糖果忘记收起来,被我发现了。”我笑呵呵的问他:“有没有偷吃呢?”他说:“一块也没吃,妈妈没有允许,我不敢吃。”

 

“宝贝儿表现的很棒,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没有偷吃糖果,所以,妈妈要奖励几米一块糖。”几米很满足的拿着一块棒棒糖的奖励乐颠颠的跑去玩。

 

从小到大,几米吃糖的次数有限,他不喜欢吃甜食,但却喜欢吃糖,我们一直在这方面尽量控制着,但这种控制并不是不买糖,并非严格控制孩子与糖接触,物极必反,越是严格压制,越是让孩子对糖充满无限憧憬。毋庸置疑的是糖果的确能带给孩子很多快乐,同样的,凡事过犹不及,糖吃的多了,也有许多不容忽视的危害,比如龋齿、营养失调、注意力不集中、微量元素缺乏,感冒时吃糖还会加重咳嗽等。

 

几米在吃糖方面是自由的,他有很多的糖,各色各样的,有亲友出国带回来的,也有朋友送的,也有我给买回来的,只要是孩子们喜欢吃的糖果,我都会给几米买来,他会偶尔浅尝一块,这样的偶尔可能间隔几个月。所以,他的糖果总是很久都吃不完。

 

利用糖果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几米在吃糖方面,有很强的自控能力。

昨晚,我们却因为一块糖果引发大战。

事情经过:

晚饭后,几米喝粥的时间,我们每餐都要准备粥,几米对粥就有些排斥,前几天表现很好,每次都喝得干干净净的,还会和我比赛。昨晚,却在那里磨磨蹭蹭的,捧着碗玩呢,半个小时过去,粥都快凉了,还没见到他喝几口,提醒他几次,为了激励他,也考虑到他很长时间没有吃糖,我说妈妈手里还有一个棒棒糖,喝完粥表现好可以奖励给他,但是如果继续磨蹭,棒棒糖是不会给他的。

 

几米并不以为意,嘻嘻哈哈的胡闹着,几次三番的,粥是始终没喝。警告几次无效后,我想他应该记住教训,承担后果,便守着他将棒棒糖吃了。这下捅了马蜂窝,几米坐在那里嚎啕大哭开,且哭的相当凄惨,持续了近一个小时。嘴里喊着要吃糖。

 

我提出两种解决方法:一是继续哭,妈妈不会给他糖,二是停止哭,喝完粥,还会有糖。自己看着办吧。在我说这些话的时候,几米的哭声一度戛然而止,屏息倾听。

他哭了很久,两眼红肿,模样很可怜,几米爹几次上前安慰。我继续忙自己的,不再理睬他。

 

过了一会,他选择了方案2,自己平静下来,乖乖的将粥喝完,喝得特别干净,粒米未剩。我搬来糖果罐,让他挑选一块。我知道他心里满腹牢骚和委屈,冷处理过后,等他情绪完全平静下来,又变得欢天喜地时,便开始找机会进行“热加工”。

 

睡觉前,躺在被窝里,我们一起讨论晚上发生的事,先说大哭大闹这样表现对不对呢?几米承认不对,但同时说自己也很生气。我说:“哭闹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你生气的原因是妈妈吃了你的糖,可是之前已经说好,你喝完粥表现好才会有奖励,本来是不需要任何奖励,你都应该将粥喝完,因为这是你自己的事,不好好吃饭,长不大而且还容易生病。妈妈是因为几米这一段时间,吃饭吃的都很干净而且速度也很快,才决定奖励几米。可是你今晚并没有好好的表现,且不听劝告,后果就是有些错误代价你必须承受,以后要记住教训。”

 

挫折是最好的课堂,它会让人将痛苦铭刻于心,永不再犯。眼睁睁看着即将到手的糖果被别人吃了,对于5岁的几米是痛苦的事。因为痛苦,所以深刻,因为深刻,所以成长。

 

看过相关的文章,孩子自控能力构成的四个因素即:自觉性、自制力、坚持性和延迟满足,利用延迟满足,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当他想要什么时,适当地延迟一下再满足他,那么孩子在等待的过程中就会忍耐自己,他会明白:我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耐心才能得到这个东西。延迟的时间要根据东西的大小来把握,不要太过多地迁就,也不要过多地拖后。比如他要一块糖,东西很小,可以延迟10—20分钟后再给;如果是要一个玩具,这个东西比较大,那可以延迟几天。如果孩子只是想要一块糖,家长都拖一两个小时不给,孩子可能会直接放弃,次数多了,会在心里认为“我什么都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能控制自己的欲望,自控能力越强,混得越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