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崩溃:遭遇不发烧的肺炎

(2012-09-17 22:00:02)
标签:

育儿

4岁11个月

不发烧

肺炎

分类: 童年记事

崩溃:遭遇不发烧的肺炎上周四,几米咳嗽的厉害,带他又去医院,竟被诊断为肺炎,马主任的意思是最好住院,既可以报销,也便于治疗,肺炎最快的也要吊瓶一周才可能好转,这个可能是针对身体素质比较好的,且没有得过肺炎,抵抗力强的孩子。

 

我们被吓呆住了,他后面问的话都没有听进耳朵里去,恍惚中连几米几岁都答错了,说成四岁,他马上就要五岁了。这周六就是他阳历五岁生日。在他四岁的最后几天,却被诊断为肺炎。问题是毫无征兆的,他精神很好,始终没有发烧,但咳嗽的很厉害,由干咳到有痰最后到咳嗽的很深。

 

对照肺炎症状,几米除了一开始咳嗽的睡不着觉,只要醒来,仍是能玩能闹腾,一刻闲不住,和没生病时没有任何两样。尽管,从咳嗽开始,我们就没有耽误过,几乎隔几天就要跑一次医院,排除各种可能。结果两天前医生给听着肺部还没事的几米,两天后却转成了肺炎。事实证明,孩子咳嗽千万别擅自在家里乱用药,及时去医院才是正事,别耽误病情,尤其遭遇肺炎这种恐怖的病。

 

我说需要拍片子吗?马主任说症状已经很明显,一听就听出来了,左肺没事,右肺听着已经是典型肺炎症状。

彻底慌了神,几米身体从入园后第二学期,就已经完全适应,很少生病,更不要说得肺炎,从未得过。过年时,遭遇一次惊吓还是医生给误诊。

 

想想马主任,我们是绝对的信任他,绝对不会给误诊,几米咳嗽的确严重,从未如此严重咳嗽过。

对于住院还是在门诊吊瓶,我们犹豫不决,反反复复的折腾了一圈,也去住院部儿科看了,住院的孩子很多,担心又会传染上其他什么病,担心几米本来不发烧,再住着住着发起烧来,担心住院折腾的事儿太多,而且,我们不想让几米晚上住在那里,打完针再带回家,来回跑,还不如去门诊吊瓶。

 

最关键的是,开始打算住院时,也是冲着马主任去的,以为他多数时间在病房,结果病房的护士说了,马主任一周只查房一次,他事情很多,平时也很少在这边。

 

我们最终决定不住院,在门诊吊瓶+雾化。最开始开的是两天的吊瓶,两天后找马主任听了听,说好些了,继续吊瓶三天,再看情况。三天后,又找医生听,这次不是马主任坐诊,另外一个没见过的专家,说是还没好,虽然听着有些好转,但是还得继续吊瓶,因为肺炎一周能好也是最快的。又开了两天的,这样前前后后整一周,现在等着两天后,马主任坐诊时,再给听听。

 

几米的情况怎么样呢?感谢那么些关注的亲们,特别感动的是有很多热心的妈妈们,纸条我很多治疗咳嗽的方法,真的特别感动,心底的那份感激之情难以言喻,在最近心情极为恶劣的情况下,这是最温暖的安慰了。

 

让我唯一略感欣慰的是,几米始终和没事人儿一样,很精神很闹腾,上蹿下跳的一刻闲不住,如果不是医生宣判的“肺炎”那两字,你是看不出他生病的。最近晚上不咳嗽了,白天也基本不咳,早晨起床时,咳嗽的多一些。

 

晚上不咳嗽,他每天都睡的很好,吃的好睡的好玩的好,丝毫未受影响。能看到他精神十足的样子,我多少安慰些,否则真的会崩溃了,每天都在医院-单位-家之间疲于奔波。即便这样,压力仍是大的让人喘不过气来,听他咳嗽一声,心都哆嗦的厉害,脑袋嗡嗡的响,心里焦躁的发狂,看什么都烦,做什么都没心情,心里眼里只有几米,只有几米的肺炎,其他一切统统都见鬼去。

 

任何事任何人都不再重要,都不值一提。很累很倦,也无数次抑郁了。有些事,始终无法释然,所谓的“爱”有时候也是一种伤害,并且是致命的。

无论快乐与痛苦、对与错、爱与恨,我所做的一切,从来只为你一人。

 

 
崩溃:遭遇不发烧的肺炎

附:肺炎鉴别方法:

   很多家长觉得肺炎的症状和感冒相似,难以区分。宋桂华说,感冒和肺炎有区别,感冒患儿多数能吃能玩,而肺炎患儿精神差,不愿活动,有时脸色发青。(这一点几米不符,精神很好,和以前一样特别能活动。倒是和普通感冒相似。)

  1.在孩子安静或睡着时,仔细倾听他的脊柱两侧和胸壁,如果他吸气后,能够听到“咕噜”、“咕噜”的声音,就提示他可能患了肺炎。

  2.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一种家庭排查小儿肺炎的方法,主要是数孩子的呼吸(一呼一吸叫做一次呼吸)。如果2个月以内的新生儿每分钟呼吸次数大于60次,2个月~1岁的婴儿每分钟呼吸次数大于40次,1岁以上的孩子每分钟呼吸次数大于30次,家长一定要重视,因为孩子的病情很可能已经进展到肺炎阶段了。

  一旦确诊孩子得了肺炎,很多家长急于用抗生素,这是不可取的。肺炎不都是细菌感染,也可能是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或交叉感染,只有明确是什么感染,对症选择抗生素或抗病毒、抗支原体感染的药物,才能有效治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