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误把活婴当死婴丢弃

标签:
育儿活婴当死婴丢弃厕所医德良知道德底线 |
分类: 生活乱弹 |
23岁初为人母的刘冬梅,这几天经历了人生的大悲大喜。
10月26日清晨,南海区红十字会医院,孕妇刘冬梅诞下一婴儿,护士告知是女婴,生下来已死亡。婴儿被装进塑料袋、打了结、扔进厕所。近40分钟后,亲属赶到查看竟发现,死婴没死,仍在吐泡、活动,而且是一名男婴。就这样,这个1.9公斤重、体长40多厘米的男婴,在被放入打结的塑料袋近40分钟后,被紧急转入7楼监护室的保温箱。详细新闻内容》》
事件热点
A.院方凭什么确定婴儿已死?
据产妇刘冬梅回忆,她生下孩子后,护士只是看了一眼就把孩子放在床上,“并未仔细查看”。孩子生下两三分钟后,即被装进塑料袋扔到厕所。“护士是怎么确认孩子死了的?我没看到她们使用仪器检查,是凭经验还是感觉?”王海章质问道。
昨日,南海红会医院对此回应,判断新生儿有无生命体征,凭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上,就是孩子无哭声;客观上,我们确实疏忽了,愿意承担相应责任。”但同时强调,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要医疗或司法鉴定后做出。
B.事件过程存在多少违规操作?
护士为早产儿判了“死刑”,事件的整个过程中,究竟存在多少的违规环节呢?按照南海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昨日解释,正常的分娩必须在产房由医生进行。但该事件中,接产护士没有按规定向医生汇报情况,就判断了婴儿死亡,并将婴儿与胎盘移放至处置室。南海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对此认为,这是“违反操作、不正规的孕妇急产”。
C.婴儿如未被发现活着会怎样?
在昨日的通报会上,南海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表示,对于当事的婴儿,南海已组织新生儿科专家为早产儿会诊,目前情况良好。潘永桐透露,由于该婴儿是早产儿,各项身体机能都不健全,但目前婴儿情况评分很高。
对此,有媒体在昨日的通报会上提出质疑:“假设这名婴儿最终没有被发现活着,那结果会是怎样?”潘永桐说,这名婴儿死亡后将被送至殡仪馆火化。
天使变魔鬼,拿生命当儿戏?责任意识差?医德缺失?
新闻看后,只觉得那个孩子生命如小猫小狗一样被忽视践踏。在刚来到这个世界那一刻,就轻易的被人判了死刑。
人们设想了无数的假如,假如没有人去厕所看这个婴儿,那么显然就不会出现我们现在无比震惊的这一幕;假如没有人去厕所看这个婴儿,那么等待这名婴儿的命运将是殡仪馆的接送车;假如没有人去厕所看这名婴儿,那么刘冬梅和王海章也就满怀悲伤却不乏信任地失去了自己的亲生孩子。
因为孩子假死,所以判断失误?导致一个生命轻易的被丢弃?奇怪的是,为什么护士三番五次的看错孩子的性别呢?男婴都能看成女婴?让人费解。
1.失职:
广东省新生儿护理抢救中心南海分中心主任医师张水堂说,中华医学会制定了《新生儿复苏指南》,根据操作规范,这个孩子出生时无呼吸、无哭声、全身青紫,应该是出现了窒息的情况,需要立即进行复苏。经规范复苏10分钟后,如果没有心跳,没有呼吸,才可以宣布死亡。但是,南海红十字会医院的医护人员没有经过任何抢救措施就轻易地判断婴儿死亡,有失其职。
2.失德:
中医以“医者父母心”为医者之魂,西医以“救死扶伤”为医者之责。“医者父母心”重德,“救死扶伤”重责,虽各有所重,但均道出了医者不可缺失的基本医德。医患关系紧张,又何尝不是因利益中的医德沦丧所造就的呢?一个个令人痛心的例子,让老百姓失望的看到:医德在利益体面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
3.医疗制度成摆设: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教授郭巍青认为,部分单位将制度变成了“墙上的装饰”“纸上的摆设”,医疗部门制度及操作规范被架空,直接威胁到群众的生命安全,后果十分严重。
由此可见,不打破“以药养医”的机制弊端,不从体制层面回归医院的服务性、公益性,就算扯着嗓子,把救死扶伤是天职的逻辑重申N次,也终究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医者仁心,救死扶伤乃是医生的天职。可从上述事件来看,既不见医生有丝毫“仁心”。医德和良知何在?令人难以置信。玷污了医生救死扶伤的形象。医生的血管里不能没有道德血液,医院更不能失去救死扶伤的道德底线。
(根据网络新闻内容整理。)
紧急处置时,家属发现婴儿是男婴而非护士所称的女婴随后,婴儿被转入7楼监护室的保温箱,目前情况良好。来源:广州日报
医护人员随即在厕所门口为婴儿擦拭鲜血和脏物、按压胸口。家属用手机拍下了当时的场景。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