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生二胎,7岁女儿反对闹自杀

(2011-09-30 09:09:08)
标签:

育儿

二胎

7岁女儿

自杀

自私

如何克服

生活

情感

分类: 生活乱弹
想生二胎,7岁女儿反对闹自杀     近来,关于国家放开二胎生育政策的说法越来越多,于嘉所在的妈妈QQ群里,常常有些妈妈讨论着,想给自己的孩子再添一个弟弟或者妹妹。

    “我家那个宝贝,有时候会主动要求我给他再添一个妹妹。”“一个孩子太寂寞了,两个孩子做伴,多好。”“现在独生子女性格太要强,多一个弟弟妹妹,说不定能让他学会谦让,改变性格。”……

    听着妈妈们的讨论,于嘉动了心。于嘉和丈夫都是独生子女,按照目前听到的那些说法,他们俩是具备生育二胎的资格的,而且,家里的条件也能负担得起两个孩子。

    于是,9月初的时候,于嘉与丈夫讨论是否生育二胎的问题。对此,丈夫并没有提出什么异议,倒是婆婆,对此表示了坚决反对。

    当时,婆婆给出的反对意见很简单:彤彤很乖巧,没有必要再要一个孩子。而且,再生一个孩子,她和于嘉的年龄都不小了,照顾小宝宝肯定会很吃力。

    女儿知道后反应激烈

    对于婆婆的反对,于嘉其实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她想,老人家总是喜欢孩子的,如果的确忙不过来,到时候家里请一个人,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于嘉依然沉浸在迎接一个新生命的欣喜之中。

    而此时,婆婆有意无意地,会在彤彤面前念叨,“妹妹,你喜欢弟弟妹妹不?妈妈再有一个宝贝,就有人跟你争玩具抢糖果了哦……”

    前天,于嘉下班回家,正好又听到婆婆在跟彤彤念叨这些,彤彤没有说话,脸上毫无表情,自顾自玩着手里的玩具。

    于嘉脸色一沉,“妈,你怎么又跟娃儿乱说这些。”想了想,也该跟孩子好好沟通一下了,于是,于嘉蹲下身子,贴近彤彤的脸。“宝贝,你喜欢小弟弟小妹妹吗?”

    还没等于嘉把肚子里酝酿了好多天的说辞摆出来,彤彤抢先说话了,“我一点都不喜欢,如果你要生弟弟妹妹,我就离家出走,我就死给你看。”说完,彤彤丢下手里的玩具,跑进了自己的卧室。

    无奈放弃二胎计划

    那天晚上,彤彤在自己的小卧室里,伤心地哭了老半天。而于嘉,被女儿的那番抢白惊呆了,站在原地,好久都没有回过神来。

    丈夫回家后,于嘉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跟他说了,两人一商量,决定还是放弃生二胎的想法。

    这两天,面对彤彤,于嘉依然有些小心翼翼,生怕说错一句话,又勾起女儿的伤心记忆。“我搞不明白,照理说,我对女儿的教育应该还是比较成功的,在外面,她也愿意把自己的玩具拿给其他小朋友玩,为什么对小弟弟小妹妹,如此抗拒呢?”(来源:重庆晨报)

 

继续热点,总觉得热点分析属于过于理性的东西,于自己不适合,却一直在写。当胡叨叨吧,唯有这样,脑子才能暂时转到空白档。

我喜欢写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关于二胎,有一阵子曾很羡慕,主要是因为几米。也是和新闻中的父母一样,有时候看着孩子在家里一个人玩耍,会觉得他很寂寞。

 

可是,二胎梦于我们永远只能属于梦。我们属于国家公职人员,不具备生二胎的条件,若像有些人一样,硬要超生,恐怕结果只能是被“双开”。

 

这个梦,便只停留在想象中。我也逗过几米,那时候,几米才三岁多点。当问他,想不想要一个小妹妹或者小弟弟时,这个三岁多的小人儿,立即坚决否定,“我不喜欢小妹妹和小弟弟,我不想要,妈妈,你不要生!”我问为什么啊?

 

几米说:“因为如果有了弟弟妹妹,就有人和我抢好吃的好玩的了,还要把我的爸爸妈妈抢走...如果妈妈生了弟弟妹妹,我就把他给扔了”

三岁多的小人儿,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绝对的思路清晰,将自己的利益摆在最前面,坚决大闹着不准。

 

姐姐也有生二胎的想法,一直带孩子的母亲却不是很赞同。和新闻中孩子的奶奶一样,为什么不赞同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带孩子太辛苦,带怕了。年龄大了,辛苦一辈子,所有的剩余时间却都纠缠在第三代身上。

 

常听身边的人说,要二胎要趁早,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否则,孩子大了,大多数都会憎恨父母要二胎,有的孩子甚至会产生极端的行为。

 

追根溯源,皆因“自私”引起:

1.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由于受到爸爸妈妈的过度疼爱,好玩的、好吃的均由孩子一人享用,久而久之,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认为一切都是我的,慢慢养成了孩子自私自利的不良心理习惯,形成骄横跋扈的性格。

 

2.自私是人的天性,是动物生存本能的反应。在对待事物和他人的时候总是直接地联系自己,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父母家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错误的教育所造成的,就像新闻中孩子的奶奶,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向孩子灌输了一种错误的思想。“你喜欢弟弟妹妹不?妈妈再有一个宝贝,就有人跟你争玩具抢糖果了哦……”

 

4.过分宠爱,每个爸爸妈妈总怕孩子受一点苦、受一点委屈,对孩子过分的需求总是有求必应,容忍、迁就孩子的错误,这样使孩子很自大,不关心他人利益,一切为自己。这就是父母的过分宠爱助长了孩子的自私。  

5.面对孩子的思想、行为反复无常、表里不一时,对孩子嘲讽、鄙视,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缩回自己的小圈子里,结果必然导致自私的产生。

 

6.后果就是:如果父母不加以引导,及时补救,一个人总想到自己,就容易发展成为一个自私、吝啬、冷酷残暴的人。

 

这同时也是自己担心的问题。

看下心理学教授怎么说的: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自私的不良品行呢?(很实用)

1、取消孩子在家中“特殊”地位。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尽量不给孩子特殊待遇,合理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消除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2、引导孩子尊重和关心长辈。要让孩子学会享受时应首先考虑长辈,就餐时,好菜要先挟给长辈吃,舒服的位置让给长辈坐;别人为自己服务要表示感谢;别人不便时,应尽可能提供帮助,逐步体会到帮助、关心别人是愉快的。

 

3、让孩子学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家长应指导孩子从小学会自己穿衣、洗手帕、整理玩具等,给爸爸妈妈倒茶水等,让他体验父母劳动的艰辛,懂得要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以便将来为家庭和社会多作奉献。

 

4、为孩子创造经常与小伙伴交往的机会,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图书借给小朋友们玩和看,学会与小朋友团结友爱,养成互相谦让的好品德。

 

5、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对孩子提出的不切实际、无理的要求,父母必须坚决而明确地加以拒绝,并说明拒绝的理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