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二胎7岁女儿自杀自私如何克服生活情感 |
分类: 生活乱弹 |

继续热点,总觉得热点分析属于过于理性的东西,于自己不适合,却一直在写。当胡叨叨吧,唯有这样,脑子才能暂时转到空白档。
我喜欢写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关于二胎,有一阵子曾很羡慕,主要是因为几米。也是和新闻中的父母一样,有时候看着孩子在家里一个人玩耍,会觉得他很寂寞。
可是,二胎梦于我们永远只能属于梦。我们属于国家公职人员,不具备生二胎的条件,若像有些人一样,硬要超生,恐怕结果只能是被“双开”。
这个梦,便只停留在想象中。我也逗过几米,那时候,几米才三岁多点。当问他,想不想要一个小妹妹或者小弟弟时,这个三岁多的小人儿,立即坚决否定,“我不喜欢小妹妹和小弟弟,我不想要,妈妈,你不要生!”我问为什么啊?
几米说:“因为如果有了弟弟妹妹,就有人和我抢好吃的好玩的了,还要把我的爸爸妈妈抢走...如果妈妈生了弟弟妹妹,我就把他给扔了”
三岁多的小人儿,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绝对的思路清晰,将自己的利益摆在最前面,坚决大闹着不准。
姐姐也有生二胎的想法,一直带孩子的母亲却不是很赞同。和新闻中孩子的奶奶一样,为什么不赞同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带孩子太辛苦,带怕了。年龄大了,辛苦一辈子,所有的剩余时间却都纠缠在第三代身上。
常听身边的人说,要二胎要趁早,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否则,孩子大了,大多数都会憎恨父母要二胎,有的孩子甚至会产生极端的行为。
追根溯源,皆因“自私”引起:
1.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由于受到爸爸妈妈的过度疼爱,好玩的、好吃的均由孩子一人享用,久而久之,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认为一切都是我的,慢慢养成了孩子自私自利的不良心理习惯,形成骄横跋扈的性格。
2.自私是人的天性,是动物生存本能的反应。在对待事物和他人的时候总是直接地联系自己,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父母家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错误的教育所造成的,就像新闻中孩子的奶奶,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向孩子灌输了一种错误的思想。“你喜欢弟弟妹妹不?妈妈再有一个宝贝,就有人跟你争玩具抢糖果了哦……”
4.过分宠爱,每个爸爸妈妈总怕孩子受一点苦、受一点委屈,对孩子过分的需求总是有求必应,容忍、迁就孩子的错误,这样使孩子很自大,不关心他人利益,一切为自己。这就是父母的过分宠爱助长了孩子的自私。
5.面对孩子的思想、行为反复无常、表里不一时,对孩子嘲讽、鄙视,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缩回自己的小圈子里,结果必然导致自私的产生。
6.后果就是:如果父母不加以引导,及时补救,一个人总想到自己,就容易发展成为一个自私、吝啬、冷酷残暴的人。
这同时也是自己担心的问题。
看下心理学教授怎么说的: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自私的不良品行呢?(很实用)
1、取消孩子在家中“特殊”地位。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尽量不给孩子特殊待遇,合理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消除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2、引导孩子尊重和关心长辈。要让孩子学会享受时应首先考虑长辈,就餐时,好菜要先挟给长辈吃,舒服的位置让给长辈坐;别人为自己服务要表示感谢;别人不便时,应尽可能提供帮助,逐步体会到帮助、关心别人是愉快的。
3、让孩子学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家长应指导孩子从小学会自己穿衣、洗手帕、整理玩具等,给爸爸妈妈倒茶水等,让他体验父母劳动的艰辛,懂得要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以便将来为家庭和社会多作奉献。
4、为孩子创造经常与小伙伴交往的机会,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图书借给小朋友们玩和看,学会与小朋友团结友爱,养成互相谦让的好品德。
5、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对孩子提出的不切实际、无理的要求,父母必须坚决而明确地加以拒绝,并说明拒绝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