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性暴力六旬老太家庭暴力保护自己 |
分类: 生活乱弹 |
晚上刚看的新闻:六十多的大妈竟遭遇家庭性暴力,刚开始还以为又是一个年轻女人的婚姻惨剧。没想到镜头一闪,画面出现的竟是一个六十多岁的大妈。大妈讲述的经历,更是残酷。
相关新闻内容:
山东泰安的年近六旬的老太多次遭遇再婚丈夫的性暴力,浑身伤痕累累,当地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眼圈发青,后腰上有淤青,脚上还有烟头烫伤的痕迹。张女士躺在病床上,回忆起几天前的一幕,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张艳红:他说我在外头找人了,得性病了,说我给你消消毒,就用酒瓶子倒进去开水,灌进我的阴道里...
张女士说,这一切都是她再婚丈夫老刘所为。他们俩结婚不久,张女士就发现,老刘生性多疑,而且有暴力倾向,多次殴打她。她提出离婚后遭到残酷的虐待,这一切,都是因为老刘年轻的时候受到过刺激,他嫂子曾诬告他强奸他侄女。
事发后,老刘一直避而不见,目前,当地相关部门已经展开调查。
新闻视频:
新闻看完,便开始感慨婚姻。无论时代如何进步,更不论你青春年少还是日落黄昏,女人总是会看错人,嫁错郎。
以前,常听家乡的老人念叨:嫁人如跳井,不下去,你是不知道水深水浅,水冷水热的。女人,从某种程度上讲,嫁人就是嫁给了一种命运。你选择了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你一生要承受什么样的痛。而改变命运的关键在于,你是选择默默承受,还是毅然反抗?女人的命运并非要受制于男人。没有人有权利动用私刑,草菅人命。
不少妇女在遭遇家庭性暴力后一般选择忍气吞声。有的女人因为考虑面子问题,更觉得这是难以启齿的事,受到伤害一般不敢言、甚至害怕被人知道,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 “纵容”了“家暴”。
家庭暴力现象并不鲜见,究其原因,与男人的大男子主义观念有关。最主要的是部分女人维权意识薄弱,有相当一部分女人因面子问题,羞于启齿,不敢向外反映。
专家提醒:面临家庭暴力时,最重要的是保护自己的安全,被殴打要立刻报警,让民警及时介入制止。同时,要注意保留证据,警察介入处理后,要向民警索要一份笔录口供,或者去医院验伤时,保留病历和法医鉴定。遭遇家庭暴力的妇女还可以选择到市妇女维权服务站投诉反映,或拨打24小时全线开通的妇女维权热线电话12338。
要进一步完善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家庭暴力的打击力度,建立多部门干预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反家庭暴力的氛围。
其实,女人要求很简单,只是希望嫁一个人,过平静安稳的日子。
更多精彩文章推荐:
如果你想停止家庭暴力,要做哪些准备?
●
尝试向外人如亲戚朋友、同事等寻求帮助,讨论家庭暴力的问题,得到他们的支持。受害者一般不愿意或不敢向外人述说自己的遭遇。但施暴者正好利用了受害者的软弱心理,致使家庭暴力不断升级。“不说”并不能保障日后不再受家庭暴力。
●
了解在中国社会家庭暴力是不可以被接受的,国家将保护妇女的生存权利、自由和人身安全的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的权利,不受一切形式歧视的权利,以及不受酷刑和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待遇或惩罚的权利等。同时,如果你与社会救助机构或法律部门合作干预家庭暴力,家庭暴力也是可以被制止的。
●
在你决定要停止家庭暴力后仍然遭受暴力时,请保持冷静,注意保护自己,并尽可能大声呼救,请家人、邻居帮忙。日后你的家人和邻居都可能成为重要的证人。
● 被打后尽可能到医院去验伤或到法医机构去做伤情鉴定,以确保你的权益。
如果真的无法离开家庭暴力的环境,请准备好一个随身包,尽可能把现金、身份证、图章、房契、结婚证书、存折等重要文件和重要电话号码簿放进去,一旦发生暴力的危险情况,可以随时携带离开,以求自保。
遭受暴力侵害后,必须及时、全面地收集、保存各种证据。包括:身上的伤痕、带血的衣物、被打掉的牙齿、揪掉的头发、撕破的衣服;施暴者的凶器如刀、针、铁棍、术棒、石头等;平时注意保留物证如验伤记录、警察笔录、被破坏的衣物、对方使用的凶器等。
● 及时咨询有关法律或救助机构,以确定采用何种方式来制止家庭暴力。
如果你仍处于家庭暴力环境中,如何保护自己
准备好备用的电话号码,包括警察、妇女热线、可靠的朋友以及地方救助机构的电话号码,随时可能拿到,并教会孩子使用这些电话号码;
● 了解怎样能从家里安全地逃出;
●
了解在家里哪一块地方是更安全的地方,比如没有顺手可以抄起的殴打工具的地方,挨打时尽量逃往这类地方;
● 如果发现施暴者经常使用的工具,尽量放到家外;
●
即使你现在不打算离开,也要做好离开这个家庭的准备。制定自己的安全计划,发现日后安全的住所以及必要的咨询机构和求助机构。
如果你想离开施暴者
如果你想离开施暴者,你需要考虑如下问题:
● 如果你离开家,你要去发现一个安全的住所;
● 在你离开后,找到一些朋友可以帮助你,比如会借给你钱,支持你渡过难关等;
● 为自己准备点钱,并以自己的名义存在银行;
●
有时带走孩子会让你处在更危险的境地中。所以先要保护你自己的安全。当你能够保护你自己的时候,你才有可能保护孩子。
● 准备一个小包,放进日常最需要的东西。放在你容易拿到但别人不易察觉的地方。
● 日常要经常考虑保护自己的计划。
如果你已经离开施暴者
你已经离开施暴者,但你可能仍然处于被施暴的危险之中。施暴者施暴的目的就是要控制你,当你脱离他的控制时,他会感到更加愤怒,经常会采用报复行为。因此,你仍然要考虑你的安全问题。
● 告诉你的朋友、邻居,你已经离开施暴者,如果施暴者仍然在你住所附近活动对你进行威胁,可以报警;
● 考虑换锁。安装安全系统,或烟雾报警器等;
● 告诉朋友你孩子的名字,紧急情况下请他们关照孩子。并将受到威胁的情况告诉孩子的老师;
● 更换手机号码;
●
告诉你的比较要好的同事。请他们帮助你过滤工作电话,以免接到骚扰或威胁电话。
● 不要经常去你以前去的商店或公共场所;
● 发现一些能给你支持或安慰的朋友,必要时请他们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