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儿子为什么喜欢说狠话?

标签:
育儿3岁5个月说狠话原因解决办法 |
分类: 童年记事 |
回头一看,其中一个小男孩正在嚎啕大哭,哭的竭斯底里的,小男孩的妈妈温柔的安慰着,问他想怎么样呢?那个孩子嘴里喊着:“我要他死!我要掐死他!”,然后他挣脱了母亲,扑到站在一边的另外一个小男孩身上,双手竟真的去掐那个孩子的脖子,那个小男孩也不示弱,扬起手里的小铲子就要照着头打过去,旁边的家长连忙拉开两个孩子。
也幸亏两家父母是很熟悉的朋友,他们是带着宝贝儿一起出来玩的,否则,换做陌生人,还不知道会闹得怎样不可开交。
看的有些后怕,后怕开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唯恐几米以后也变成这样恐怖的模样...
因为,这样的狠话,几米几乎是常挂在嘴巴的,虽然,还没有到那么疯狂的地步,但,有时候小人儿嘴里说出来的话,却是极为“恶毒”的,尽管宝贝儿是有口无心的...
1、我陪几米洗手,小人儿不肯老老实实的洗,东倒西歪,手底下带钩子,四处乱抓,我便训斥他。他接着说:“妈妈,你去死吧,你死了算了吧...”
2、把自己的毛绒玩具堆成堆,在那里自编自导的讲故事,嘴里叨咕着:“小狗狗你不听话,大老虎要挠死你!把你的头咬下来...”
3、常常训斥某个毛绒小动物,“你再不听话,我就打死你!不要你了,把你扔到大街上...”
4、一点事情不随心意,就追打着奶奶,哭喊:“我要打死你...”
还有很多,一时半会想不起来。
这是最近困扰自己的事,有时候会自己反思,为什么三岁五个月的几米喜欢说狠话呢?又是与我们脱不了干系:
1、先说几米爹的责任:他经常喜欢用这样的手段来吓唬儿子,自己胡乱编一些恐怖的故事,有时候甚至是有些残忍吓人的,效果适得其反,几米听的多了,并不害怕,经常一点作用没有。反倒让他学会了一些“狠话”。
2、我呢,更是难辞其责,经常再被几米气急了的时候,“不要你了,扔到大街上,谁愿意要谁要...”,还有什么被气死了,打死你这个小坏蛋什么的,与“狠话”相关的,结果呢,适得其反,几米照单学去的只是,去其“糟粕”后,最后剩下的“精华”是那些“狠话”。
3、还有一点就是,上幼儿园以后学来的,或许是听到其他老师开玩笑吓唬他们的话,也或许是与其他的小朋友交往过程中听到的,他已经和幼儿园的孩子学会了很多的脏话。
性格温和的几米变成大灰狼,完全是我们这面镜子没有起到很好的映射作用。而周末在火炬公园看到的那一幕,更让自己忧心忡忡,绝对不能让几米也变成那样竭斯底里的小男人。
现在补救还为时不晚,看了看专家怎么说的:(备用)
1、避免强烈的情绪反应。父母在初次听到自己的孩子说狠话时,不要大惊小怪,不要说“哎呀,你学坏了,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如果成人反应激烈的话,那么就让孩子感受到狠话的强大力量,以后孩子则会更加关注这些能让他人反应激烈的语言,重复体验狠话的威力。
2、冷静地分析问题。一般来说,孩子模仿说狠话有两个目的,一是试探一下大人的反应,二是通过说狠话来发泄种种原因造成的愤怒、焦虑和压抑。父母应用平静的态度对待孩子,分析孩子为什么说狠话,并根据不同原因采取对应的引导方式。
试探大人的反应。如果孩子是用刚学到的狠话来“试探”父母的话,父母最好采用“冷处理”的方式,对孩子的狠话充耳不闻。当孩子发现说狠话不能引起任何反应后,他自然会觉得很无趣。这时候家长再引导孩子去做手工、玩游戏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渐渐地他就把这事给忘了。
情绪发泄的方式。如果孩子是因为不满、反对、生气等原因而利用说狠话的方式来发泄内心不愉快的情绪时,父母不能因此而惩罚孩子,否定孩子的情绪,而应先认可孩子的情绪,再让孩子明白自己不喜欢听这类语言,并帮助孩子学会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如在几米洗手的事例中,按照专家说的,完全可以换一种说法,抱起宝贝儿:“宝贝,妈妈训斥你,你非常生气。”妈妈先帮助孩子把情绪表达出来,这让孩子感觉到妈妈是理解自己的,接着再告诉他正确的做法:“你可以对妈妈说‘我很生气’,如果你实在很生气的话,你可以拍打沙发垫子。”然后,请孩子向妈妈道歉。这样,孩子既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也学会了恰当的沟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