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没法描述的美好

(2011-01-27 15:12:56)
标签:

寒假第六天

小鱼

死亡教育

残忍的事情

育儿

生活

分类: 童年记事

你没法描述的美好今天总算没拍照,可以略松口气,否则会有压力,因为成百张照片整理起来很麻烦。临近中午了,带着几米去义乌疯狂购买玩具,他想要个小猫咪的毛绒玩具,可是到了玩具区,不出我所料的拔不动腿了。

 

放假这几天一直没去逛街,到义乌才知道,这人都赶着在年前出来疯狂抢购,不是周末,却已是层层叠叠的肉山肉林,原本带着相机,总是想着放假这段时间,尽量保持每天给几米拍些照片,但是那样人潮汹涌的场面,让人总是提心吊胆的,唯恐一个不留神把几米给丢了,哪里还顾得上拍照呢,我只是紧紧的抓住几米的手不松开。

 

克制着自己尽量能不买的不买,结果仍是大包小提留的出来,在义乌门口,几米又索要放在瓶子里的小鱼,不想买却又不忍心违拗他,好吧,就买两条。回去路上,偶一扫视瓶子里那两条小鱼时,发现里面的水几乎全流干净了,一条似乎已经死了,另外一条也是奄奄一息,可怜的急促的忽闪着小嘴巴,心中不忍,手底下开始提速,总希望能尽快的赶回去,给那条小鱼活的机会。

 

一直很不愿意给几米买这样的活生生的“小宠物”,尤其是包装在瓶子里的鱼,那么小的空间,几乎是转悠不动身子的,它们的痛,却成了一种“娱乐”...当我们伤害它们的时候,它们会感觉到疼痛吗?就像那仍在瓶子里不停喘息的小鱼...

 

几米要哭了的声音,一直在说:“小鱼没有死,它们没有死,等一会给它们加上水,它们就又活过来了...”,刚才宝贝儿还在热烈的和我讨论着,要给小鱼买鱼食才行,鱼食像米粒那样,有红色的、黑色的、白色的、黄色的...

 

不想欺骗他,很残忍的告诉他,有一只小鱼已经死了,没有了,放到水里也不会活过来...宝贝儿,你没法让它们活的好好的,就不应该买回来的...

 

几米必须明白死亡一直是件很残忍的事情,你没法将它描述的很美好,从此,你将再也看不见、听不到...而活着的必须学会珍惜...

 

死亡和性一样,都是中国教育所避讳的,尤其死亡,只是听到这两个词都是极忌讳的,人性骨子里都是极脆弱的,谈性、谈死都色变。学校里很多孩子对死亡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把这当做一场游戏。有的学校了为了强化孩子对死亡的科学认识,让学生写遗书、写墓志铭,提前感受生命句号。而对于成人,提前写好遗书,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我们学校初三有个女孩,家庭教育出了问题,那个孩子的性格怪癖、执拗...某课任老师上课时,当众训斥了她几句后,她就留下遗书,跑了。老师们都慌了神,最后找到她时总算是有惊无险。后来再一次期末考试中,我是那个考场的监考,对她们并不熟悉,分发试卷时,因为询问孩子们的级部,坐在第一位的她随口吐出一句脏话:“操!”,我险些气血攻心,当时还不了解她的情况,说了她几句,她恶狠狠的瞪着眼睛,脏话连篇...

 

事后,其他老师才告诉我实情,原本郁结的死死的,听后反而替她担心,担心她会不会被自己气到了?再有个闪失,匆忙的去找了她的班主任说明情况,后来,出乎我的意料,那个孩子竟跑来道歉...看来不是孩子自身的问题,而是教育的问题。

 

死亡和性一样都需要点滴的渗透教育。几米午睡醒来:“妈妈,我的小鱼呢?我不喜欢两只小鱼...”,我知道三岁多点的几米明明也懂伤心,却也懂得找借口掩饰...

 

 

专家指导

孩子对死亡一般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恐惧,一种是游戏,这都是家长或社会的教育不当引起的,比如将死亡跟鬼魂联系在一起,或者是将死亡跟“美好天堂”联系起来,这都会导致孩子对死亡有错误的认识。对待不同性格的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性格外向:

实事求是排除恐惧

外向的孩子,一般都会将自己的困惑讲出来,这时候,家长应该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告诉他这个事实:死亡是生命中的一个过程,就像大自然中花开花落一样,每个人都要经历。

如果孩子比较小,不能理解,可以拿身边的动植物打比方,对于中学生来说,他有了一定的接受能力,完全可以想清楚是怎么回事。

此外,在死亡教育的过程中要突出生命教育,强调生命的价值所在,正是因为我们都会死亡,生命或长或短,我们都会离开这个世界,不管是以什么方式,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更加珍惜生命,挖掘自身潜能,尽力去完善过程。

性格内向:

适时探讨消除偏差

内向的孩子一般不容易表露自己的情感,即使有问题也会憋在心里,这就是那些表面看起来很乖巧,也很顺从的孩子往往比那些外向的孩子容易自杀的原因。他们常常遇到一些困惑,总是想凭借自己的能力去解决,比如,关于死亡的困惑,他们很可能上网去查,这时候,理解就出现偏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