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课堂学校学生奖惩极端缺乏教养 |
从她嘴里冒出那些不干不净的脏话时,我有些愣住了,印象里,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学生,带着黑边宽框的眼镜,半长的学生短发,很普通的面孔上是一股子掩饰不住的倔强。
当着所有学生的面,违反了纪律,却完全不听我的任何话语,当堂顶撞推搡,那样的倔强固执,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将自己里里外外裹得严严实实的,任教这么多年了,从来未遇到过这种学生,只觉得自己脆弱的小心脏被扔到一个封闭的玻璃瓶子里,哐哐当当、七上八下、来来回回的撞击着,清晰地听得到那种落地声音...
一直在思考怎么办?该怎样做?结果是什么好的方法也没想出来,因为这个孩子似乎摆明了架势,我就要气死你,你能把我怎样?她的班主任闻讯赶来了,也没有丝毫办法,只因为是她,她是个学习好的孩子,但是性格怪异执拗,防范意识特别强,就是班主任也管不了她,谁的话她也不肯听,班主任说凡事顺着她可以,只要指责她不对,即使明明做错了,她也不肯承认,几乎多数老师都让她得罪遍了,虽是好学生,却不得老师喜欢。这孩子缺乏的就是挫折教育,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从小好话听惯了,听不得半个“不”字...
最近,发现这样的学生越来越多,根本不听老师的话,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什么尊师重道,什么感恩,都是对牛弹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缺少的就是德行的教育,而有才无德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在课堂上,被学生气的半死的走出教室成了当老师的家常便饭。不少孩子都是在宠爱中成长起来的。许多学生目空一切、我行我素、违反纪律,当面顶撞、侮辱甚至是伤害教师。
那些不从事教育行业的人没有资格去评价教育,你有什么资格去说呢?你又了解多少呢?大多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想当然的说一些驴唇不对马嘴的话,纯粹的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
想到了娄底的教师下跪事件,当时看的时候正在教务处,大家喊着快看这条新闻时,第一感觉是震惊,然后是悲哀,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很不想写,看到那么多人写此事,看都没看一眼,我觉得多数人是没有资格去讨论教师的是与非的,因为你根本不懂教育。那个肇亊学生的话:“教师应列入服务行业,我们是来享受服务的”。这个孩子无疑是无知的,现在课堂上又岂止娄底那一个孩子无知呢?
《师说》中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吕氏春秋》中有:“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古人有“人有三尊,君父师”。那个口出狂言的学生缺少却是最起码的谦虚和教养,谁之过呢?家庭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只一味注重赏识,错误的言行没有必要的惩罚措施,再或者有了惩罚却又走向极端。
说到底,是教师本身这个行业压根没受到尊重,社会不尊重,家长不尊重,孩子又怎会尊重呢?上头给老师们开会天天强调赏识教育,只要稍稍关心一下现在的教育,“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赏识教育”等等的所谓新教育理念层出不穷,使得学生习惯得到家长、教师的赞美声、赏识声,听不进批评声,甚至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敢惩罚学生,生怕由此被说成是体罚学生,生怕学生到校长办公室告状,生怕家长的各种电话,甚至现在有的家长,还没等你沾边哪,就赖上了,还会专门招一批人来讹老师的钱财,更担心大会点名取消什么资格...我们每天遇到这样的事情花样百出、层出不迭...
因为专家们的几句话,让所有做教师的谈“惩”色变,这成了做教师不敢触及的“高压线”。
在师生冲突中,学生往往被默认为“弱势群体”而受偏袒,社会舆论往往一边倒地批评教师和学校,教育处于一种尴尬境地,教师一跪是教育的悲哀与心痛。在高呼赏识教育的同时,是否有人真的清晰的意识到:赏识之外,还有一种教育手段,它的名字叫惩罚。
国内外真正的大教育家并不讳言惩罚教育:爱学生,就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对于有碍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不良习惯、错误言行、甚至有悖于社会公德乃至触及刑律的恶劣行为,学校和每一名教师有义务更有责任对其进行适当的批评和惩罚。作为教育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教育需要惩罚。而惩罚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克服缺点,纠正行为。孩子犯错,正是教育的最佳时机,惩罚教育自然少不了。犹如一棵正在生长期的小树,如果走了形,长歪了,不予以及时矫正,就不可能成为有用之才。
真希望有更多清醒、理智的家长真的能理解、明白并支持与配合学校教育工作,而不是自恃自己读过几本教育书籍,自以为掌握了什么现代教育理论,就以“教育专家”自居时时处处声讨教育,如果人人都可以在家里教育育人,那就真的不需要教育这个行业了。这就好比满肚子理论、没有任何临床经验的医生,没有临床经验,你该如何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