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隔代教育利与弊教育观念方法父母教育无可替代 |
分类: 童年记事 |
参加2010年草根新锐评选,走过路过的帮忙点击一下投票两字,谢谢!截止到12月17日。
父母的爱,无可替代,相信这天底下的父母,但凡有时间,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自己带孩子,不会错过宝贝儿成长的每一天每一步。
我们姐弟几个年龄相近,即便是生孩子的日子也是临近的,父母因为生了儿媳妇的气,一直在济南姐姐家里帮忙带孩子,姐姐的公婆七十多岁,不能帮上姐姐他们任何的忙,只能指望自己父母了。而我和几米爹,属于公职人员,时间上完全由不得自己支配,按点上下班,尤其是我还需要隔三差五的加班。孩子从出生,只能由婆婆一人带着,公公还没有退休,在另外一个城市,对于婆婆,抛开那些小的矛盾,其实自己一直心存感恩,这几年老人带孩子真是不容易,受累了,感恩的同时却也始终纠结在隔代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上,我们所谓的矛盾也始于此。
一直生活在农村甚至没见过火车的婆婆,没有文化,性格孤僻内向,少言寡语,反应慢,适应接受新事物能力极弱,就像买来一个新的闹钟,三岁的几米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搞清楚各个部件的作用,自己熟练使用,婆婆却是你给她讲半天,她可能还会搞不懂。她更有着许多老人普遍的固执、坚持己见、听不进任何人的话语,所以,沟通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事情,说的多了,都会引起内战。
我知道婆婆很厌恶你告诉她该怎么做,即便是不明白的事情,她也不肯拉下脸皮来询问,直到搞得一团糟糕,以前,因为照顾几米的事情,和她讲的多了,她极为恼火,我们还曾为此闹过两次矛盾。直至后来,自己索性懒得多说,说了也是在做无用功,她根本听不进去任何话,更不会按照你说的教育孩子,自己该怎么做依旧。
对于几米,婆婆除了无原则的爱,什么也给不了。她一手带大的几米,以前也写过,养成许多不好的习惯。再说这些坏习惯以前,先说几米奶奶带孩子的优势:
耐心、细致、温柔:这几乎是老人带孩子的共性,也是老人带孩子最大的优势,永远比我们做父母的更细心,照顾的更周到,几米奶奶带着的几米,从小到大,我印象里,奶奶带着他的时候似乎只摔倒过一次。从来没有听她对几米发过一次火,对于几米的温柔软语,能捏出水来,不论几米无理取闹到何种地步,她总是好言好语的哄着,她会整日里跟在几米的腚后头,即使他现在已经三岁,婆婆仍会小心翼翼的不离左右,盯着、看着,唯恐他有丁点的闪失。
她在其他方面可能会表现出不耐与厌烦,但是对于她的孙子,她会表现出超强的耐性来,几米不好好吃饭,她会满屋子追着撵着喂他几个小时;几米耍赖撒泼的时候,她会一直以极淡定温柔的语气哄着,永远不会出现厌倦的语气;即便是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永远微笑着面对自己的孙子...
尽管如此,随着几米的长大,这样的爱暴露出许多问题来:
1、与父母的感情淡薄:这一点已经随着宝贝儿长大表现的日益明显,也是最让自己无法忍受的,若论付出,谁也不会比他的妈妈付出更多,为他整日整夜睡不着觉的是他的妈妈,同样也不是他的奶奶,这世界上最爱他的永远是他的妈妈,更不是他的奶奶。但是,宝贝儿更清楚谁更宠爱他,在这个小不点的眼里心里权衡爱的标准是,谁更放任他,谁会满足他的所有要求,谁的语气更温柔,不会责骂他...在他心里,奶奶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最爱他的人。
他在晚上半夜爬起来嘴里叨叨的第一句话都是“奶奶呢?奶奶在吗?”唯恐他的奶奶又会不辞而别...他经常会大哭着赶我们走,嘴里说着:“我有奶奶呢,我不想和你在一起,不想和你一起睡...”
2、自理能力差:几米上幼儿园之前,几乎没有丁点的自理能力,凡事都是奶奶包办替代,包括上厕所,脱裤子、提裤子,睡觉穿脱衣服,吃饭跟着腚后头喂着...一直以来,这成了我最担心的问题,每年寒暑假,趁着婆婆不在时,抓紧的训练小人儿的自理能力,让他自己上厕所,提脱裤子,试着自己穿衣服、穿鞋、脱鞋、自己尝试着拿着勺子、筷子吃饭...这一切,却总是在稍有起色时,婆婆回来了,一切努力又付诸流水。
婆婆怎会让他自己做这些呢?她不懂什么育儿知识,更没有那种训练的意识,仍会自己替他做一切事情,直至几米上幼儿园以后,这样的情况略有好转,几米转变了许多,学会了很多东西,不需要别人帮忙,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但是,只要放学回家,即使他要求自己吃饭,婆婆也总担心他吃不饱,喝不好,不让他自己去做,替他完成这些事情。园里有的孩子因为天冷了,家长也会不舍得让宝贝儿继续入园,而我,巴不得几米天天入园,以减少他和奶奶接触的时间。
3、运动能力弱:这是从几米出生一直困扰自己的,宝贝儿的运动能力明显偏弱,直至现在,他仍是一个不喜欢运动的孩子,遗传可能起到一部分作用,因为我和几米爹小时候都不怎么喜欢运动。很大一部分原因仍是奶奶带大有关系,从几米会走路开始,婆婆带几米出门,总是抱着他不肯松手,担心他累着,担心他磕着碰着,到了该训练孩子爬楼梯时,她也不舍得放下这个孙子走半步。更不要说放手让几米跑啊跳啊,她总是跟着几米身后叮嘱着:“慢点、慢点,别跑了,别摔倒了...”几米养成了一种小心翼翼的性格,对于一切超乎寻常的谨慎,那些运动设施,轻易不敢尝试,到现在滑梯他都不敢滑。
4、性格内向、胆小:在家里几米一向很活泼,能说会道,小嘴从来不住下,在外面见到陌生人,他从不言语,更不要说叫叔叔阿姨,见生人都会躲在大人身后,或者紧紧的抓住你的手,那份紧张从小人儿的脸上一览无遗。这和婆婆不无关联的,她的性格就属于那种言语极少,内向孤僻的人,不喜欢凑堆,不善言谈,很少与人来往,这些性格特点几米全部继承。带着几米出去玩,一般就是在楼底下转悠,小区里,因为婆婆不识字不认路,更不要说什么引导几米与小朋友交流,她不懂那些育儿理论,完全按照自己在农村带孩子那一套带几米,为了改变几米的性格,我早早的带几米上亲子课,可是他在课上表现出来的是极不喜欢表现自己,性格内敛,紧张不敢大声说话。
这也是我一直担心的,庆幸的是入园后,脱离婆婆的范围,一切基本好转,他转变很大,深得老师们的喜爱,尽管他还是不怎么喜欢在课堂上表现自己。
5、任性、自私、分享意识差:这也是自己最头疼的问题,看似老实的几米却极其任性、固执,发起火来很惊人。奶奶在的时候,他的任性更是变本加厉,有恃无恐。
独享意识极强,什么东西都是他的,不准别人动,更不要谈分享,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这是几米的,我都吃了,没给你留,不给你吃...”婆婆经常附和他的一句话就是,“哦哦哦,都是几米的,谁也不给...”她从来没有引导几米尝试着分享的意识,而是唯恐几米吃半点的亏。
这一切让几米熟练的使用一招那就是:发脾气,大哭大闹的来达到目的,婆婆过分的迁就让几米已经产生凡事“以我为中心”的意识...
还有许许多多,不同的生活环境、文化层次、教育背景、年龄等问题决定了沟通几乎是无法实现的事情,那些什么育儿理论几乎成了对牛弹琴的事情,听不懂是一方面,不想听也是一方面。化解的方法唯有拿出自己能够拿出来的所有的时间,来陪孩子,减少他和奶奶接触的时间。
平日里上班这个是没办法的事情了,那就下班后,双休日,还有节假日,庆幸的是我一年两次大假——寒暑假,更庆幸的是,现在情形已经好转许多,虽然问题还是有,但宝贝儿总算上幼儿园了,接触的时间在缩短,而自己,只要工作以外的时间,尽量的全部保证缠住这个小人儿,换着法的让他快乐,尽管他会排斥我,常常要求奶奶陪着。但他已经知道很多事情是奶奶做不到的,比如,看书讲故事、绘画手工、更有趣的游戏、外出游玩、逛街购物...我知道用什么方式可以吸引住这个小人儿的眼球和心思,用什么方法吊起小人儿的胃口,让他暂时脱离对奶奶的依赖...
我们都是最爱宝贝儿的人,不同的只是方式方法,自己无法阻止改变老人爱孩子的方式,唯有利用自己有限的时间,慢慢渗透,逐渐去改变、影响孩子已经形成的习惯和性格。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而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无人可替代。
参加2010年草根新锐评选,走过路过的帮忙点击一下投票两字,谢谢!截止到12月17日。